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程序

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程序

  内部审核程序

  1 目的

  验证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是否得到有效地保持、实施和改进。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所覆盖的所有区域和所有要求的内部审核。

  3 职责

  3.1 总经理

  a)批准组织年度内审计划和审核实施计划;

  b)批准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报告;

  c)定期召开管理评审会议。

  3.2 管理者代表

  a)全面负责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工作;

  b)选定审核组长及审核员,并审核年度内审计划、每次的审核实施计划和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报告。

  3.3 质管部

  a)编写《年度内审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b)组织、协调内审活动的展开。

  3.4 内审组长

  a)编制、实施本次内审计划;

  b)编写内审报告。

  4 程序

  4.1 年度内审计划

  4.1.1 根据拟审核的活动和区域的状况和重要程度,及以往审核的结果,由质管部经理负责策划各部门全年审核方案,编制年度内审计划,确定审核的范围,频次和方法,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每年内审至少一次,并要求覆盖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要求,另外出现以下情况时由管理者代表及时组织进行内部质量审核:

  a)组织机构、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

  b)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或用户对某一环节连续投诉;

  c)法律、法规及其他外部要求的变更;

  d)在接受第二、第三方审核之前;

  e)在质量认证证书到期换证前。

  4.1.2 年度内审计划内容

  a)审核目的、范围、依据和方法;

  b)受审部门和审核时间。

  4.1.3 根据需要,可审核质量体系覆盖的全部要求和部门,也可以专门针对某几项要求或部门进行重点审核;但全年的内审必须覆盖质量管理体系全部要求。

  4.2 审核前的准备

  4.2.1 管理者代表任命内审组长和内审组员。内审应由与受审部门无直接关系的内审员负责。

  4.2.2 由内审组长策划审核并编制本次《审核实施计划》交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计划的编制要具有严肃性和灵活性,其内容主要包括:

  a)审核目的、范围、方法和依据;

  b)内部审核的工作安排;

  c)审核组成员;

  d)审核时间、地点;

  e)受审部门及审核要点;

  f)预定时间,持续时间;

  g)开会时间

  h)审核报告分发范围、日期。

  4.2.3 在了解受审部门的具体情况后,内审组长组织编写《内审检查表》,内审检查表要详细列出审核项目、依据、方法,确保无要求遗漏,审核能顺利进行。

  4.2.4 内审组长于内审前十天将内审时间通知受审部门,受审部门对内审时间如有异议,应在内审前三天通知内审组长。

  4.2.5 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员应经质量体系认证咨询机构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担任。

  4.3 内审的实施

  4.3.1 首次会议

  a)参加会议人员:公司领导、内审组成员及部门负责人,与会者签到,并由质管部保留会议记录。审核组长主持会议。

  b)会议内容:由组长介绍内审目的、范围、依据、方式、组员和内审日程安排及其他有关事项。

  4.3.2 现场审核

  a)内审组根据《内审检查表》对受审部门的程度和文件执行情况进行现场审核,将体系运行效果及不符合项详细记录在检查表中。

  b)内审组长需每日召开内审会议,全面了解该日内审情况,对《不符合报告》进行核对。

  c)内审时审核员要公正而又客观地对待问题。

  4.3.3 审核报告

  4.3.3.1 现场审核后,审核组长召开审核组会议,综合分析、检查结果,依据标准、体系文件及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必要时还要依据与顾客签定的合同要求,确认不合格项,并发出不符合报告给相关部门领导确认后,由相关部门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措施,经审核员确认后实施纠正,审核员负责对实施结果跟踪验证,并报告验证结果。

  4.3.3.2 审核组填写《不合格项分布表》,记录不合格分布情况。

  4.3.3.3 现场审核后一周内,审核组长完成《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报告》,交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

  审核报告内容:

  a)审核目的、范围、方法和依据;

  b)审核组成员、受审核方代表名单;

  c)审核计划实施情况总结;

  d)不合格项分布情况分析、不合格数量及严重程度;

  e)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f)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符合性结论及今后应改进的地方。

  4.3.4 末次会议

  a)参加人员:领导层、内审组成员及各部门领导,与会者签到,并由质管部保留会议记录。审核组长主持会议。

  b)会议内容:内审组长重申审核目的,宣读不符合报告;定读《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报告》;提出完成纠正措施的要求及日期;由组织领导讲话。

  c)由质管部发放《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报告》到各相关部门。本次内审结果要提交公司管理评审。

  5 相关文件

  5.1 《改进控制程序》。

  5.2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6 质量记录

  6.1 《年度内审计划》。

  6.2 《审核实施计划》。

  6.3 《内审检查表》。

  6.4 《不符合报告》。

  6.5 《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报告》。

  6.6 《内审首(末)次会议签到表》。

  6.7 《不合格项分布表》。

<爱拾贝 www.aishibei.com>

篇2:生产和服务运作控制程序

  生产和服务运作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生产和服务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以确保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产品的形成、过程的确认、产品的防护及放行、产品交付和适用的交付后的活动、标识和可追溯性、顾客财产的控制。

  3 职责

  3.1 生产部负责指导车间进行生产和过程控制,负责生产设施的维护保养、编制必要的作业指导书,负责产品防护。

  3.2 开发部负责编制相应的工艺规程。

  3.3 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负责《月生产计划》的审批,负责设施采购的审批。

  3.4 行政部负责对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环境进行控制。

  3.5 质管部负责产品验证和标识及可追溯性控制。

  3.6 营销部负责产品的交付及售后服务工作。

  4 程序

  4.1 获得规定产品特性的信息和文件

  4.1.1 根据设计和(或)开发的输出文件、产品实现过程策划的输出和顾客要求评审的输出等获得必要的生产服务信息,分别执行相应的《设计和(或)开发控制程序》,《实现过程的策划程序》,《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

  4.1.2 对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应编制作业指导书,其他情况下如必要时也应编制作业指导书。

  4.1.3 生产计划

  a)生产部根据获得的生产信息,考虑库存情况,结合车间的生产能力,于每月底制定下月的《月生产计划》,经生产副总经理批准后,发放至相关单位作为采购、生产等的依据。《月生产计划》为滚动计划,将随供应、生产、销售等情况的变动进行修改,执行《文件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

  b)车间主任根据《月生产计划》制定《周生产计划》,安排生产,填写《领料单》向仓库领取所需物料;并统计每天生产情况,填写《生产日报表》报生产部。生产部根据每月计划的完成情况,作为制定下月计划的参考。

  4.2 过程确认

  4.2.1 生产流程图

  4.2.2 关键和特殊过程

  4.2.2.1 关键过程包括:

  a)对成品的质量、性能、功能、寿命、可靠性及成本等直接影响的工序;

  b)产品重要质量特性形成的工序;

  c)工艺复杂,质量容易波动,对工人技艺要求高或问题发生较多的工序。

  4.2.2.2 特殊过程包括:

  a)产品质量不能通过后续的测量或监控加以验证的工序;

  b)产品质量需进行破坏性试验或采用复杂、昂贵的方法才能测量或只能进行间接监控的工序;

  c)该工序产品仅在产品使用或服务交付之后,不合格的质量特性才能暴露出来。

  4.2.2.3 本公司生产的关键过程是机加工的车、铣及组装;特殊过程是铆焊工序的电、气焊及表面处理。对这些过程应进行确认,证实它们的过程能力。适用时,这些确认的安排应包括:

  a)过程鉴定,证实所使用的过程方法是否符合要求并有效实施;

  b)对所使用的设备、设施能力(包括精确度、安全性、可用性等要求)及维护保养有严格要求,并保存维护保养记录,执行《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相关生产人员要进行岗位培训、考核,持证上岗;

  c)由开发部确定最佳的工艺参数,生产部负责编制作业指导书,经生产部经理审批并实施,以保证产品质量;

  d)对这些过程的生产监控应进行记录,填写相应的生产日报表和检验记录;

  e)过程的再确认: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哉当生产条件发生变化时(如材料、设施、人员

  的变化等),应对上述过程进行再确认,确保对影响过程能力的变化及时作出反应;根据需要对相应的生产工艺和作业指导书进行更改,执行《文件控制程序》关于文件更改的有关规定。"

  4.3 使用合适的生产服务设备,并安排适宜的工作环境;应按规定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执行《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

  4.4 对生产服务运作实施监控,配置适用的测量与监控装置,执行《测量和监控装置的控制程序》;生产中要认真做好自检(检查本工序产品)、互检(检查上一工序产品)、专检(专职检验员),并作好相应记录。有首检要求的、需经检验合格,检验员签字认可后,方可批量生产;对产品的放行应执行《过程和产品的测量和监控程序》的有关规定。

  4.5 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

  4.5.1 根据需要,质管部规定所有标识的方法,并对其有效性进行监控;当产品出现重大质量问题时,组织对其进行追溯。

  4.5.2 各相关部门负责所属区域内产品的标识,负责将不同状态的产品分区摆放,负责对所有标识的维护。

  4.5.3 产品标识及可追溯性

  a)在有追溯性要求时,对产品予以标识以便于追溯;如果不标识不会引起产品混淆或无追溯要求时,也可以不对产品进行标识。产品标识采用采购产品本身的标识(如原标识清,仓库保管员应挂上《物料标识卡》)、《仓库领料单》、《随工单》、《成品合格证》。

  b)当合同、法律、法规和公司自身需要(如顾客因质量问题引起投诉的风险等)对可追溯性有要求时,本公司产品的追溯路径为:

  4.5.3 产品状态标识为

  a)检验状态:合格、不合格、待检、待定;填写在相应的检验记录上作为检验状态标识;在生产现场以标牌作为标识。

  b)紧急放行标识:对因生产急需来不及检验的产品应在随工单上标识“紧急放行”,在产品存放处以标牌标识。

  4.6 顾客财产的控制

  4.6.1 顾客的财产一般包括:

  a)顾客提供的构成产品的部件或组件,生产、检测用的设备;

  b)顾客提供的用于修理、维护或升级的产品;

  c)顾客直接提供的包装材料;

  d)服务作业,如代贮存、来料加工所涉及的材料;

  e)代表顾客提供的服务,如代顾客托运;

  f)顾客知识产权的保护,包括规范、图样等。

  4.6.2 顾客财产的验证

  a)质管部按照《过程和产品的测量和监控程序》要求进行验证,出具相应的检验报告;

  b)在进货、使用、贮存、搬动期间如发现不合格,应填写《顾客财产问题反馈表》连同检验报告,及时反馈给顾客,协商处理;

  c)本公司的验证不能免除顾客提供合格产品的责任。

  4.6.3 验证合格的顾客财产入库贮存时,应将其放置于专门指定的区域,或在其《物资收发卡》上注明为顾客提供的产品。

  4.6.4 对于顾客财产的贮存和维护,应根据产品的特点,或按照顾客的要求进行控制,并定期检查产品状况,防止由于贮存、维护不当造成变质、损坏或丢失。

  4.6.5 顾客的财产应按顾客指定的用途使用,未经顾客同意不得擅自挪作它用或处理。

  4.6.6 顾客知识产权的控制

  对于顾客的知识产权,如专利技术、产品规范、设计图样、管理或商业机密等信息,应进行保密控制。对顾客提供的有关产品技术文件等,应按《设计、工艺文件管理规定》进行控制。

  4.7 产品防护

  4.7.1 对于产品从接收、内部加工、放行、交付直到预期目的地的所有阶段,应防止产品变质、损坏和错用。

  4.7.2 应针对顾客的要求及产品的符合性对其提供防护,应包括标识(包括运输标记)、搬运、包装(包括装箱)、贮存和保护(包括隔离)等。

  4.7.3 产品搬运的控制

  产品所在现场的负责人根据产品的特点,配置适宜的搬运工具,规定合理的搬运方法,应考虑:

  a)不得破坏包装,防止跌落、磕碰、挤压;

  b)应按照包装箱外标识的要求进行搬运;保持搬运通道畅通;搬运过程中注意保护好产品,防止丢失或损坏;

  c)对易损、危险物品应制定专门的搬运指导书,或使用特殊的搬运工具;

  d)天车、叉车操作工应有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上岗证,并按规定对设备维护保养。

  4.7.4 包装控制

  a)开发部负责确定包装材料、包装设计和要求,根据需要编制相应的包装作业指导书。

  b)车间包装工在包装过程中应注意核对产品合格证;保持产品外观清洁、完整;按装箱单核对装箱配件及各种技术文件;包装后加上正确的标识。

  4.7.5 贮存控制

  a)营销部和供应部分别编制成品库和原材料库的仓库管理制度,规范仓库的管理,按规定码放,对有贮存期限要求的物品要明确标识有效期,保证先入先出。

  b)仓库应配置适当的设备(空调、抽风机、消防设备等),以保持安全适宜的贮存环境;

  c)对贮存物品的环境及安全有明确要求;

  d)所有贮存物品应建立《物资收发卡》和台帐、仓库每月定期盘点,做好帐务清理,保持帐、卡、物一致;仓管员应经常查看库存物品,发现异常及时通知质管部确认、处理。

  4.7.6 交付控制

  a)营销部负责对提供运输服务的供方进行评价,并对其每次运输质量进行记录(顾客自行提货除外),以跟踪监督,执行《采购控制程序》对供方评价的规定。营销部应与运输公司签定合同及购买保险,以确保运输过程中的产品质量。

  b)合同要求时,公司对产品的保护要延续到交付的目的地。

  4.8 产品交付后的活动

  4.8.1 营销部负责产品的售后服务:

  a)负责组织、协调产品的服务工作;

  b)负责与顾客联络,妥善处理顾客投诉,负责保存相关服务记录;

  c)负责对顾客满意程度进行测量,确定顾客的需求和潜在需求,执行《顾客满意程度测量程序》;

  d)建立顾客档案,详细记录其名称、地址、电话、联系人及订购每批产品的型号规格和数量;整理了解顾客的定货倾向,及时做好供货准备;

  e)利用与顾客的交往,主动向顾客介绍本公司产品,提供宣传资料,解答顾客提问。每年派出市场调研人员,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和顾客需求的动向。

  4.8.2 咨询、产品维修服务

  a)对顾客面谈、信函、电话、传真等方式的咨询,营销部由专人解答记录,暂时未能解答的,应详细记录并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后予以答复。

  b)营销部对维修人员要及时提供新产品的技术资料,按计划组织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维修人员应详细记录维修情况;营销部应准备一定数量的易损备件,及时提供维修服务。

  c)营销部每季度统计顾客咨询及维修情况,填写《售出成品质量报告》。

  5 相关文件

  5.1 《设计和(或)开发控制程序》。

  5.2 《实现过程的策划程序》。

  5.3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

  5.4 《文件控制程序》。

  5.5 《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5.6 《过程和产品的测量和监控程序》。

  5.7 《顾客满意程度测量程序》。

  5.8 《采购控制程序》。

  5.9 《原材料库管理制度》。

  5.10 《成品库管理制度》。

  6 质量记录

  6.1 《月生产计划》。

  6.2 《周生产计划》。

  6.3 《生产日报表》。

  6.4 《领料单》。

  6.5 《随工单》。

  6.6 《合格证》。

  6.7 《进货验证记录》。

  6.8 《首检记录》。

  6.9 《半成品检验记录》。

  6.10 《成品检验记录》。

  6.11 《物料标识卡》。

  6.12 《物资收发卡》。

  6.13 《顾客财产问题反馈表》。

  6.14 《售出成品质量报告》。

  6.15 《顾客满意程度调查表》。

  6.16 《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

篇3: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确保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得到充分理解的过程做出规定,并加以实施和保持。

  2 范围

  适用于对顾客要求识别、对产品要求的评审及与顾客的沟通。

  3 职责

  3.1 营销部负责识别顾客的需求与期望,组织有关部门对产品需求进行评审,并负责与顾客沟通。

  3.2 质管部负责评审对新产品质量要求的检测能力。

  3.3 开发部负责评审新产品质量要求的检测能力。

  3.4 生产部负责评审产品的生产能力及交货期。

  3.5 供应部负责评审所需物料采购的能力。

  3.6 总经理负责审批特殊合同的产品要求评审表。

  4 程序

  4.1 顾客需求的识别

  营销部负责识别顾客对产品的需求与期望,根据顾客规定的订货要求,如合同草案、技术协议草案及口头订单等填写在《产品要求评审表》中:

  a)顾客明示的产品要求,包括产品质量要求及涉及可用性、交付、支持服务(如运输、保修、培训等)、价格等方面的要求;

  b)顾客没有明确要求,但预期或规定的用途所必要的产品要求。这是一类习惯上隐含的潜在要求,公司为满足顾客要求应作出承诺;

  c)顾客没有规定,但国家强制性标准及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

  4.2 对产品要求的评审

  4.2.1 在投标、接受合同或定单之前,营销部应对已识别的顾客要求及本公司确定的附加要求组织相关部门对标书、合同的产品要求实施评审。

  4.2.2 评审

  4.2.2.1 产品要求的评审应在投标、合同签定之前进行,应确保:

  a)产品要求(包括顾客的要求和公司自行确定的附加要求)得到规定;

  b)顾客没有以文件形式提供要求时(如口头定单),顾客要求在接受前得到确认;

  c)与以前表述不一致的合同或定单要求(如投标或报价单)已予以解决;

  d)公司有能力满足规定的要求。

  4.2.2.2 合的分类

  a)常规合同:对公司定型产品所定的合同。

  b)特殊合同:常规合同以外的所有销售合同,如新产品开发或有定型产品改进要求的合同。

  4.2.2.3 营销部负责将《产品要求评审表》交相关部门进行评审。

  4.2.2.4 评审流程图

  4.2.2.5 对于有现货的常规合同,由营销部销售员将产品名称、型号规格和数量等填写在出库单上并签名,经仓库管理员确认无误并签名即完成产品要求的评审。

  4.2.2.6 对于无现货的常规合同,生产部、采购部分别对生产能力、交货日期及物料采购能力进行评审,由相应负责人填写《产品要求评审表》并签名确认;然后营销部综合各部门意见,并对合同条款的适用性、完整性、明确性等进行评审,并填写《产品要求评审表》的相关栏目,营销部经理签名确认即完成评审。

  4.2.2.7 对于特殊合同,除生产部、采购部、营销部进行评审外,开发部经理应评审产品的设计开发能力(包括对顾客潜在要求及与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的评审)质管部对确  保产品质量要求的检测能力进行评审,并在《产品要求评审表》中签名确认。《产品要求评审表》报总经理批准。

  4.2.2.8 对于口头定单(如电话定货),营销部销售员负责将相关内容填入《定单确认表》中,经双方确认(可用传真件、电话记录等方式确认),并执行4.2.2.5~4.2.2.7相应条款的规定。

  4.2.2.9 在评审过程中,评审人员对产品要求中有关内容提出问题或修改建议时,由营销部负责与顾客联系,征求其书面意见。

  4.2.2.10 营销部负责保存《产品要求评审表》、合同及其他相关文件,包括对于评审过程中提出的问题的解决及评审结果的实现等跟踪措施的记录。

  4.3 合同的签定和实施

  4.3.1 对产品要求评审后,由营销部经理代表公司与顾客签定合同;对老顾客的口头定单,双方对《定单确认表》的内容确认后,即视同签定合同。对于新顾客则必须签定正式合同。

  4.3.2 合同签定后,营销部负责将相关的文件,根据各部门的需要发到相关部门,作为设计开发、生产、采购、检验和出货等的依据。

  4.3.3 营销部负责合同执行的监督,根据需要及时将信息与顾客沟通。

  4.4 产品要求的变更

  当产品要求由于某种原因需要变更时,相应的文件(如合同、定单确认表等)应得到修改,应把变更的要求与顾客协商一致,并通知相关部门,执行《文件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必要时,对更改的内容还需再评审。

  4.5 营销部负责与顾客的沟通

  4.5.1 在产品售出前及销售过程中,营销部应通过多种渠道(如广告宣传、产品服务月、顾客定货会等)向顾客介绍产品,回答顾客的咨询,并予以记录。

  4.5.2 根据需要将合同的执行情况随合同的进展反馈给顾客,包括产品要求方面的更改,要与组织内部相关部门及顾客协调一致。

  4.5.3 产品售出后,要搜集顾客的反馈信息,妥善处理顾客投诉,以取得顾客的持续满意,执行《顾客满意程度测量程序》的有关规定。

  5 相关文件

  5.1 《文件控制程序》。

  5.2 《顾客满意程度测量程序》。

  6 质量记录

  6.1 《产品要求评审表》。

  6.2 《定单确认表》。

  6.3 《标书》。

  6.4 《合同》。

篇4: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1.目的

  按计划的时间间隔评审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2.范围

  适用于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评审。

  3.职责

  3.1总经理主持管理评审活动。

  3.2管理者代表负责向总经理报告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提出改进建议,编写相应的管理评审报告。

  3.3质管部负责评审计划的制定、收集并提供管理评审所需的资料,负责对评审后的纠正、预防措施进行跟踪和验证。

  3.4各相关部门负责准备、提供与本部门工作有关的评审所需资料,并负责实施管理评审中提出的相关的纠正、预防措施。

  4.程序

  4.1管理评审计划

  4.1.1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管理评审,可结合内审后的结果进行,也可根据需要安排。

  4.1.2质管部于每次管理评审前一个月编制《管理评审计划》,报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计划主要内容包括:

  a)评审时间;

  b)评审目的;

  c)评审范围及评审重点;

  d)参加评审部门(人员);

  e)评审依据;

  f)评审内容。

  4.1.3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增加管理评审频次。

  a)公司组织机构、产品范围、资源配置发生重大变化时;

  b)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或用户关于质量有严重投诉或投诉连续发生时;

  c)当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有变化时;

  d)市场需求发生重大变化时;

  e)即将进行第二、三方审核或法律、法规规定的审核时;

  f)质量审核中发现严重不合格时。

  4.2管理评审输入

  管理评审输入应包括与以下方面有关的当前的业绩和改进的机会:

  a)审核结果,包括第一方、第二方、第三方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产品质量审核等的结果;

  b)顾客的反馈,包括满意程度的测量结果及与顾客沟通的结果等;

  c)过程的业绩和产品的符合性,包括过程、产品测量和监控的结果;

  d)改进、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状况,包括对内部审核和日常发现的不合格项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及其有效性的监控结果;

  e)以往管理评审跟踪措施的实施及有效性;

  f)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各种变化,包括内外环境的变化,如法律法规的变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等。

  g)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况,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4.3评审准备

  4.3.1预定评审前十天,质管部以书面形式向管理者代表汇报现阶段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并提交本次评审计划,由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

  4.3.2质管部负责根据评审输入的要求,组织评审资料的收集,准备必要的文件,评审资料由管理者代表确认。

  4.3.3质管部向参加评审的人员发放《管理评审通知单》,及本次评审计划和有关资料。

  4.4管理评审会议

  a)总经理主持评审会议,各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对评审输入做出评价,对于存在或潜在的不合格项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确定责任人和整改时间;

  b)总经理对所涉及的评审内容作出结论(包括进一步调查、验证等)。

  4.5管理评审输出

  4.5.1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以下方面有关的措施

  a)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的改进,包括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组织结构、过程控制等方面的评价;

  b)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对现有产品符合要求的评价,包括是否需要进行产品、过程审核等与评审内容相关的要求;

  c)资源需求等。

  4.5.2会议结束后,由质管部根据管理评审输出的要求进行总结,编写《管理评审报告》,经管理者代表审核,交总经理批准,并发至相应部门并监控执行。本次管理评审的输出可以作为下次管理评审的输入。

  4.6改进、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和验证

  质管部根据《改进控制程序》的规定,对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跟踪验证。

  4.7如果评审结果引起文件更改,应执行《文件控制程序》。

  4.8管理评审产生的相关的质量记录应由质管部按《质量记录的控制程序》保管,包括管理评审计划、评审前各部门准备的评审资料、评审会议记录及管理评审报告等。

  5.相关文件

  5.1《内部审核程序》。

  5.2《改进控制程序》。

  5.3《文件控制程序》。

  5.4《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6.质量记录

  6.1《管理评审计划》。

  6.2《管理评审通知单》。

  6.3《管理评审报告》。

  6.4《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

篇5:质量策划实现过程的策划程序

  实现过程的策划程序

  1 目的

  对特定产品、项目或合同规定专门的质量措施、资源和活动顺序,以确保满足规定要求。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与特定产品、项目及合同有关的质量策划的控制及相应的质量计划的编制、实施和控制。

  3 职责

  3.1 总经理负责批准有关部门编制的质量计划。

  3.2 质管部负责对各部门质量策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3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相关的质量策划及编制、实施相应的质量计划。

  4 程序

  4.1 对特定的产品、项目和合同应进行质量策划。策划的结果应以适于组织运作的方式形成文件,如质量计划。

  4.2 进行质量策划的时机

  公司在下列情况下应进行质量策划:

  a)引进、试制新产品,采用新工艺或新材料,技术革新或技术改造;

  b)销售合同中顾客对产品有特定的要求;

  c)现有体系文件未能涵盖的特殊事项。

  4.3 质量策划的内容

  a)针对特定产品、项目或合同确定的质量目标;

  b)针对特定产品、项目或合同所需建立的过程和子过程,应识别关键的过程和活动;对过程或涉及的活动规定途径,并对这些途径进行评审和形成文件;

  c)识别并提供上述过程所需的资源配置、运作阶段的划分、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

  d)确定过程涉及的验证和确认活动及验收准则;对过程和产品的重要或关键特性,应安排测量和监控活动;对其中某些特殊过程的输出应按输入的要求进行验证并确认;

  e)确定为过程和产品的符合性提供证据的质量记录。

  4.4 质量计划

  表述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及如何应用于具体的产品、项目和合同的文件为质量计划。质量计划的编制原则为:

  a)质量计划的内容要根据质量策划的内容和结果来确定;

  b)应参照质量手册的有关内容,应符合质量方针、目标,并与质量体系文件中的内容协调一致;

  c)可引用已有的质量文件中的相关内容,并根据特殊的要求编制新的内容;

  d)根据实际情况,可编写总体质量计划,也可只编写有关的单项计划,如设计质量计划、采购质量计划;也可针对某一特定的活动,如产品促销活动、用户服务周等;

  e)质量计划可以作为独立的文件,也可以根据需要作为其他文件(如项目计划等)的一部分。

  4.5 质量计划的编制、审批和发放

  4.5.1 质量计划由各相关部门负责人组织编制,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由质管部以受控文件形式发放到使用和相关部门(顾客有要求时,可发放给顾客)。

  4.5.2 质量计划的封面必须写明项目名称及质量计划的编号、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发布日期。

  4.6 质量计划的实施、监督和修改

  4.6.1 各部门在执行中应按照质量计划的规定要求进行控制,并将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时反馈到质管部。

  4.6.2 质管部负责监督各部门质量计划的实施,根据要求协调相应部门之间的接口和资源配置,填写《质量策划实施情况检查表》以进行总体控制,并及时报告总经理。

  4.6.3 质量计划的修改

  当质量计划需要修改时,由修改部门填写《文件更改申请》,经总经理批准后进行修改,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4.7 质量计划完成后,计划有关文件由质管部负责存档保存。

  5 相关文件

  《文件控制程序》

  6 质量记录

  6.1 《质量策划实施情况检查表》。

  6.2 《各部门的质量计划》。

  6.3 《文件更改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