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36计:激将计

孙子兵法36计:激将计

  第三十六计激将计

  树怕剥皮,人怕激气的战术

  “激将计”即人们常说的“激将法”。所谓“激将”,就是激励将士英勇决战的斗志。

  俗语说:“树怕剥皮,人怕激气。”激励将士或煽动众人,都是针对人人都有一种保护个人自尊心的心理,抓住对方的过失、弱点或某种利害关系,给予挫伤其自尊心的刺激。孟子说过:“一怒而天下定。”这怒因刺激而起,勇气即从胆中而生。许多事业可以凭藉这一激而成创举,亦有许多坏事起于一怒之差。

  “激将”的对象最好选择性情急躁、自尊心强的人,对于那种老如世故的人很少被激动。当然,激将高明者有时也能使老奸巨滑者“怒”而上当。苏秦约合纵激张仪相秦

  苏秦是战国中晚期之际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他凭三寸不烂之舌游说诸侯各国,倡导建立了以对抗秦国为目的的六国(楚、燕、齐、韩、赵、魏)合纵联盟。

  他为了使这一整体计划不致破产,力求有一个合适的人去秦国与他遥相呼应。于是便想到了师弟张仪(同师于鬼谷先生),并派人去请张仪来见他。张仪家境贫困,也正想借助苏秦为自己仕途打开通道,所以就匆匆来到了苏秦府下。但张仪到后,苏秦却过了好几天才接见他,并只让张仪坐在家仆们的堂下,仅赐给他仆妾们所吃的饭食,而且还几次故意地责备张仪说:“像你这样有才能的人,却使自己穷困羞辱到了这种地步,我是不能把你向诸侯推荐,使你得到高官厚禄的。再者,你也不足以能使他们收容你。”张仪听后立刻觉得无地自容,气愤不已。但又想到苏秦现在身佩六国相印,这些国家都不能为自己提供舞台,所以他就决定去了秦国。

  在张仪去秦国的途中,却有一个素不相识的人与他结伴同行,一路上与他同吃同住,供给他所需费用,并把车马和携带的许多金钱都送给了张仪。张仪到达秦国后,正是有了这些资助才得以拜见了秦惠王,并很快就被秦惠王拜为客卿。但此时,那位同伴却向张仪告辞要走了。张仪问其缘由,那人说:“我并不了解你,真正了解和关心你的是苏君。他担心秦国伐赵而使合纵抗秦的计划破产,认为只有你才有能力去左右秦国的国策,所以他当时故意激怒你,使你愤然来到秦国。而后又私下派我跟着并接近你,供你给用。现在你已被秦王聘用,我就算完成了任务,应回去告诉苏君了。”张仪听后大为感慨。

  张仪凭他自己的智慧和才能,终于说服秦王,使秦军十五年未越函谷关一步,为苏秦合纵之策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但苏秦死后,张仪就马上一反过去,彻底瓦解了六国的合纵关系,并使秦国与东方的部分国家结成了联盟(连横),为秦统一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诸葛亮激孙权出兵赤壁

  刘备屯夏口,曹操已率大军南征,孙权在一旁观望。

  诸葛亮来到孙权那里,对他说:“天下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备也在汉水以南招集兵马,与曹操一同争夺天下。现在曹操已基本上平定了北方,接着又南下攻取了荆州,军威震动天下,致使英雄无用武之地,所以刘备才逃到这里。请将军认清局势而制定对策,如果用江东的军队与中原的曹军抗衡,就应早早地与曹操断绝关系,如无力抵抗,何不放下武器而束手就擒,向曹操称臣呢?”

  孙权说:“刘备为何不投降曹操呢?”诸葛亮说:“刘豫州是汉朝宗室之后,雄才大略,超过世人,人们仰慕拥戴他,如同河流奔向大海。如果功业不能成功,那是天意,但怎么能再做曹操的下属,听一个奸臣的指挥呢?”

  孙权听完勃然大怒:“我不能拿整个东吴土地和十万军队去受别人的摆布控制,我的决心已定。但我们又怎样才能是曹操的对手呢?”诸葛亮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各自利弊,认为孙刘联军集中兵力,利用曹军长途跋涉,又不习南方水战的特点,在赤壁与曹操展开大战。

  孙权同意,即派周瑜、程普、鲁肃率水军三万,与刘备会合,把曹操的军队挫败在赤壁,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女孩的激将法

  美国某女性杂志,曾经刊载这样的对男性操纵法:“要同时拥有几个男友,并且巧妙的操纵他们,就要在对方邀约三次中只赴约一次的。”

  从这篇文章可以看出,美国年轻女孩的想法实在可怕,这恐怕是大多数中国女孩做不到的。不过,这种邀约三次才答应一次赴约的方法,的确是迷惑男性的有效技巧。

  每次都答应赴约,就有让男方提早产生厌倦感的危险。若是每次都拒绝,对方就会死了心,转而追求其她的女性。

  男方如果邀了三次能获女方的一次许诺,他就会产生“或许她还会答应跟我约会”的期待,因而可能继续关心这个女孩。

  这种使男人晕头转向的操纵技巧,在现实中能够哄男人到什么时候,实在难以保证,但是,这种要领至少合乎心理学所谓的“间歇强化的原则”。这个原则就是:“在间歇性报酬中得到的反应,即使报酬完全中止,该项反应仍有持续下去的强烈倾向。”这一点,早就经由实验得到证实。这个实验是这样的:

  准备两种箱子,一种设计成只要按下杠杆就跑出饵食来,另一种设计成偶尔才会跑出饵食来。然后把饥饿的老鼠放进去做实验。

  两种箱子的老鼠,都会发现可以按出饵食的结构,于是它们就一直按杠杆,若是使其完全不会跑出饵食,老鼠就会停止按杠杆的动作。至于停止供应饵食时,到底哪个箱子里的老鼠会持续按杠杆按的较久?

  答案是:偶尔会跑出饵食的那个箱子里的老鼠,还会继续按杠杆;而一定会跑出饵食那个箱子里的老鼠,一旦发觉饵食不再跑出来,就立即停止按杠杆的动作。

  偶尔获得报酬所产生的“间歇强化作用”,会使对方容易持续原先的行为。这种行为反应,可以从柏青哥钢珠台的游戏获得印证。

  正因为偶尔会跑出钢珠而获奖,使得玩电动玩具的人欲罢不能。这种方法如果应用在哄骗男人上,当然不值得鼓励,若是为了提升小孩子的教养,就值得大加运用。

  在企业中的各种管理上,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

  [计论]

  一种行为若是偶尔才能获得报酬,在报酬中止之后,我们还是会在“期待”中持续那个行为。

  本书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书由“时空浪子”免费制作;

采编:www.aishibei.com

篇2:孙子兵法36计:金蝉脱壳

  金蝉脱壳

  脱身险境而遁逃的战术

  计曰:“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

  解曰:维持布阵的态势,摆出坚守到底的架势,一则使友军不起疑心,一则使敌军不敢进攻,然后暗中调遣部队。

  危机经营的策略中,金蝉脱壳是天蚕再变、扭转乾坤的最佳之计。

  五代时期,梁军刘与晋王李存勖战于魏县。刘见晋王将主力军都调到魏县,晋阳(今山西太原)必然空虚,便决定将部队秘密撤走,去偷袭晋阳。

  为了避开晋军的视线,刘想了一个“金蝉脱壳”的妙计。

  刘驻地四周均有城墙。平时士兵们总是打着旗子在城墙里来回巡逻,李存勖官兵远远望见城墙上巡逻的士兵,就知道城中刘军还在。

  刘依此用计,他令人把毛驴牵上城墙,让士兵用草扎成草人,绑在驴背上,又在草人身上插好旗帜,毛驴驮着草人在城墙上来回走个不停。晋军从远处望见城墙上的旗帜还在不停地移动,不加怀疑。刘见晋军没有发现破绽,便把人马一个不留地撤走了。

  晋军看见墙上有旗子动,而城里却很寂静,看不见一个人出来。李存勖感到事情不妙,便派人去侦察,这才知道刘已走两天了。

  “金蝉脱壳”是在危急存亡的关头,用伪装、掩蔽或欺骗的方式,以求脱身之计。

  俗语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采取“金蝉脱壳”乃是一时顿挫,万不得已的权宜之计,只要暂时得以脱身,就不愁没有复起、复出的机会。古今中外,多少英雄豪杰,他们在奋斗的过程中,能够挫而不折、失而不败、跌而不倒、焚而不毁,获得最后的胜利成功,就是懂得应用“金蝉脱壳”的结果。

  企业的危机经营

  美元的不断贬值,各国货币则相对地升值,这虽然象征美国的国力正在衰退之中,其它国家的经济实力持续挺进,但是就贸易来说,货币升值的国家,必定会出现出口不利的现象,而美金贬值,则有舒缓其巨额贸易逆差的作用。

  各国货币的升值,以日元最为严重,而且后劲最大。这对许多日本企业的生存构成极大地威胁。根据“新日本证券研究中心”的一项报告指出,当日元兑换美元的兑率升至100∶1时,全日本只有9家公司尚可生存,其它的企业都会因推动竞争力而关门大吉。

  日本的企业,在日元继续升值的压力下,纷纷采取“危机经营”的对策,灌输员工危机意识。为了救亡图存,在众多对策中,“金蝉脱壳”之计,可以说最有意义,其方式有如下几种:

  1进行海外投资:派员到国外寻找劳力充足、工资便宜的国家或地区,在该地区设厂生产,以求降低成本。

  例如:“日立”公司将音响产品转移至东南亚国家生产,并在美国、德国和英国生产彩色电视机。“本田”公司计划到美国设厂生产小汽车。“堪农”公司则分别在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地投资生产影印机。而许多零售业则往台湾、香港、南朝鲜、新加坡、菲律宾等地求发展。

  2.多角化经营:过去日本企业纵向发展,如今则跨出专业的领域,采取横向的多角化,朝不同的行业发展,以求分散投资风险。

  例如:“日本钢铁”公司开始进口酒类、“朝日笔业”公司进军化妆品市场、本为钢品制造业的“日本交换”则加入农产品加工业的行列、“住友金属”投资“翻译服务”公司等等。此外,还有大贸易商兼卖饼干、化学药品公司成立茶楼连锁店,可谓五花八门,不一而足。

  3出售工厂或停止生产:将效率不高或不符经济规模的工厂出售,以减轻成本负担。

  例如:“山水”音响公司出售录相机工厂、“爱华”停止生产Beta系统的录相机。

  4裁减人员:例如“日本钢铁”一口气裁掉1900多名员工,不过并不是让这些员工失业,而是将之遣散或分配到子公司及新开发的产业中。

  5提高研究发展经费:为了迎接未来更大、更严酷的竞争与挑战,将每年平均国民生产总值2%的研究发展经费予以提高,以谋发展更精致、品质更佳、成本更低、更具竞争力的产品。

  日本企业的这些做法,已不仅是“新陈代谢”,而是“换血”、“换心”、“换肾”……也不仅是“美容美肤”,而是“整形整容”的做法。这些做法都是在“危机管理”的意识下,具有高瞻远瞩,开创新局的变革。

  这些“金蝉脱壳”术,不仅将使日本的产业结构及经营策略产生空前的革命,也连带地影响到其它国家的经济变迁和发展。所以,目前已引起世界各国广泛的重视。

  销售全部积压产品

  金蝉脱壳的实质,是用诡诈之术迷惑对手,伪装和掩盖真实意图。其本意为存壳去质,但在经商活动中借用则往往是去壳存质,当商品销路不畅时,采用此计,可以重新获得新生。

  前些年,我国向英国出口的18头莲花茶具,原包装是瓦楞纸箱,让人感到其质低下,又看不出里面是什么,尽管售价很低,仍然无人问津。此时,伦敦一家百货店为这套茶具加制了一个精美的包装,并在上面印有彩案。这样售价由原来的1英磅提为9英磅,购买者反而还比后来增加了好多。可见,变换包装使产品滞销转为畅销,正是金蝉脱壳的妙用。

  细心的观众,可以知道,著名相声演员马季在1985年春节晚会上表演的相声“宇宙牌香烟”,它是对这种劣质产品的一种讽刺。厂家以改变产品的名牌或商标,来欺骗消费者。

  对付“金蝉脱壳”,对消费者来说一定不要被商品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要去伪存真,了解实质;对生产经营者来说则应更好地运用名牌、商标、包装对人们心理的影响,使自己的产品更具有活力。

  [计论]

  金蝉脱壳是危急存亡时的脱身之际,施行此计时,形势已万分危急,本身已处于极端不利的地位,拼不得,退不得,不能不行险设谋突出重围,以便寻找机会东山再起。但不论是转移还是撤退,决不是惊慌失措,消极逃跑,而是保持原来的形式,抽走内容,稳住对方,使自己脱离险境,达到己方的战略目的。

篇3:孙子兵法36计:破釜沉舟

  破釜沉舟

  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战术“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之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孙子兵法·九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吴子兵法·治兵》:“必死则生。”《老子·六十九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韩信背水布阵,激发将士死战,而一举取胜。

  另有孤注一掷,亦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意思。项羽巨鹿败章邯

  在历史上,当秦大将章邯北渡黄河,率重兵围攻赵国时,赵歇为王,陈余为将,张耳为相,见秦兵如此之多,便退入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据守。楚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率领楚军前去救赵。当楚军进驻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南)时,宋义便传令将士停止不前,按兵不动达四十六天之多。

  项羽再也忍耐不住了,于是闯入大帐,杀死宋义,后又被楚王封为大将军,统帅大军继续前进,速解巨鹿之围。

  项羽先派大将黥布率领二万士卒渡河,随后又亲自统领全军渡河北上,解救危在旦夕的赵国。大军渡过漳水后,项羽就命令士卒将渡船全部凿沉,将行军锅砸碎,每人只带三天粮食,又将岸边的营房全部烧毁。他激励将士们说:“我们这次救赵是同强敌章邯作战!只许前进,不许后退,因为后退是没有出路的,大家必须勇往直前!”士卒们义愤填膺,有如猛虎冲入敌阵,与秦兵拼杀在一起。擂鼓声、喊杀声惊天动地,楚军士气高昂,越战越勇,一以当十,十以当百,所向披靡。楚军来势凶猛,秦兵渐渐招架不住,节节败退。楚军杀死了秦将苏角,生擒王离,涉间自杀。后来章邯率领余众二十余万在殷墟(今河南安阳西北)投降。

  项羽巨鹿之战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赵国之围顿解。

  生死边缘救工厂

  在激烈的经济竞争中,任何企业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都会面临危机的威胁。明智的企业主管者要善于在企业面临危机或破产时,积极引导企业员工奋发努力,使所有的员工发挥出平时不能有的能力,这就有助于克服严重的困难,扭转企业的危机。

  日本松下公司在亏损高达3亿日元、连员工的工资都发不出来的情况下,该厂厂长山下俊彦来面对危机,坦然面对。胸怀韬略的他胸有成竹地如实向全体员工报告了工厂的不良情况,先使大家共同分担工厂的危机,然后正确引导大家同心同德、献计献策、不畏艰苦的工作。不久,在山下俊彦和全体员工的艰苦努力下,将危在旦夕的工厂从死亡的边缘救了回来。

  我们只是第二位

  美国DDB租车公司,为了追赶世界第一位的赫兹租车公司,曾经采取了“彻底宣传自己还是‘No2’的战略”。

  通常,只有宣传自己的公司是“No1”才会在传播媒体上大做广告,DDB租车公司却一反常理,花一大笔钱公然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是第二位——所以,平时无不倾注全力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这个战略,一炮打响了“DDB”的知名度,业绩也因此而节节上升。

  这个战略的成功,是因堂堂正正的表明“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的理由,说明自己的公司到目前为止还是排在世界第二位。顾客一想,没错,因为还是“No2”,当然会致力于提供最好的服务——于是很自然地接受“DDB”的诉求。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只要举出众人认同的理由,即使是次等商品也会畅销。

  日本西武流通集团出售的“瑕疵品”,最近造成数百亿元的畅销记录。对于这些“瑕疵品”,他们毫不隐瞒的说出“为什么卖得这么便宜”的理由。

  向广大顾客明确说出商品卖得那么便宜的理由,使消费者打心底“接受”亦即“有理由的便宜”,由此打动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计论]

  (一)受命于危难之际,方是英雄本色。从容地带领企业员工摆脱“山重水复”而走向“柳暗花明”境地的人,才算是真正的企业家。

  (二)原是无法成为商品的瑕疵品(次等货),只要堂堂正正地宣言它是瑕疵品,就能成为有价值的商品。

篇4:孙子兵法36计:网开一面

  网开一面

  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的战术“网开一面”或“网开三面”,都是指用计的一方处于绝对优势地位时,要留有余地,不要把事情做绝,不要走极端,这对优胜者是有利无害的。

  《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曰:‘自天下四方,都入吾网!’汤日:‘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

  《孙子兵法·军争》:“围师必缺,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刘伯温《百战奇法·围战》:“围战之道,围其四面,须开一角,以示生路。”

  在胜战之中,如果可以招降,则可以削弱和瓦解敌军,壮大自己的力量,那就应采取网开一面的战略,这样可以减少树敌面,化敌为友,化敌为我。留敌退路,反得城池

  曹仁这位将军,算得上曹家军里智勇双全的杰出英豪。然而,作为曹操的堂弟,他很懂得做臣与为弟应守的规章,从始至终,紧随曹操,而且屡立奇功,深为太祖(曹操)喜爱。

  官渡之战以后,河北逐渐平定。曹仁跟随太祖进攻壶关。然而没想到小小一城池,竟久攻不下。

  一颗钉子,把曹操大军的道路给阻住了。曹操狠下决心,要拔掉这颗钉子。于是,发布命令:“攻下城池之后,士兵自由三天,可以任意奸杀掳掠。”城池中的守军一听到这道命令,知道除了拼死抵抗再无它策,就众志成城,抱定了以死抗争的决心。两支队伍就这样相持着,曹操更是焦虑万分。

  曹仁便对他说:“围攻城池,必须给城里人留一条生路。而您登出告示说要将城里的人杀戮,他们当然要全力以赴抵御您而保卫自己。且壶关城城墙坚固,储备的粮食又多,如果我们硬攻,伤亡肯定惨重,如果包围,又旷日持久。今天您屯兵坚固的城池下,以攻击必死的敌人,这不是个好办法啊。”

  曹操听了他的话,翻然醒悟,于是把部队撤出一部分,作回兵打算。城中守军见围城之军放弃了原来的命令,就打开城门投降。

  生怕美意成空

  一位美国心理学教授,曾经参加万步俱乐部在一个岛上举行的健行活动。

  途中,经过一个渔港时,正逢渔夫在叫卖新鲜的松鱼,由于价格很便宜,活动主办人就买了几箱,打算在回程的船上,以廉价分给参加健行活动的会员。

  他在船上透过扩音机,一再广播说:“我们在渔港,以廉价买了很新鲜的松鱼,各位会员如果想要,请到船尾甲板上购买……”虽然连续不断地广播,居然吸引不了一个人前来购买。

  主办人担心美意成空,正在懊恼的时候,那位心理学教授看不过去,上前拿了麦克风,说:“这些新鲜松鱼,只剩下几只,如果现在马上来,还可以买到……”话刚说完,人群涌至,那些松鱼,一下子就卖光了。

  只摆放几件毛衣

  一位开服装店的朋友曾经说过:“一年到头常常举行折扣促销活动的商店,很难吸引顾客,因为顾客会想:‘这家商店,本来卖的就是便宜货,我在这里买东西,也得不到什么好处……’”

  像类似这样的例子告诉我们:附加“只剩多少”、“只限于现在”之类的限制条件,消费者的价值判断或是对金钱的感觉,就与平时完全走了样。

  卖方必须掌握这种消费者微妙的心理,妥加运用,才能在商场上出奇兵、打胜仗。

  例如,毛衣的库存量虽然很多,摆放在店头(橱窗)的件数却不多,采取卖出一件补一件的方法,便是这个策略的运用。

  [计论]

  (一)购买的时间一被限定,很容易给顾客“买得划算”的印象。

  (二)陈放在店中的商品,若是数量不多,会激发顾客急于购买的意愿。

篇5:孙子兵法36计:持盈保泰

  第二十七计持盈保泰

  保守成业使之平安无事的战术“持盈保泰”语出《诗经》:“太平之君子,能持盈守成。”意指处于富贵盛极之时,要谨慎行事,保住地位,以免招祸。

  此计完全是明哲保身,但求无过的韬晦之略。不以攻击他人为目标,这同样不失为一种谋略。在各种征战中,只知道攻,不知道守;只知道进,不知道退;只知道伤害他人,而不知道自保其身,只能算是谋略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另一个方面。所以,此计显得很重要。王翦请赏释君疑

  秦王政既灭三晋,逼走燕王,而数破楚师,准备派兵再次攻打楚国,他问大将李信需要多少人马。李信年少壮勇,曾经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破于衍水中,后破燕师而得太子丹,秦始皇盛赞他贤勇。李信年轻气盛,回答秦王政说:“二十万人就可以了。”

  秦王又问老将军王翦,王翦权衡双方的情况,认为非六十万大军不可。秦王觉得王翦可能是岁数大了胆子小了,便派李信率二十万人马前去攻打楚国,结果被楚将项燕打得大败。

  秦王这才觉得王翦的意见有道理,便革了李信的职,亲自到王翦家去请他出山。王翦坚持仍要六十万人马,秦王答应了他。出兵那天,秦王亲自到灞上(今陕西西安东)给王翦送行。王翦却要求秦王赏赐给自己良田住宅,秦王大笑说:“将军得胜回来,与我同享富贵,难道还担心受穷吗?”王翦却坚持说要为自己的子孙后代着想,乘大王现在用得着自己,多置些产业。秦王笑着答应了他。王翦这才率师启程。

  可是走到路上,王翦又连续五次派遣心腹人员回到秦都,向秦王请求赏赐给自己田宅园林。副将蒙武觉得老将军未免太絮烦了,没完没了向人求赏,有失身份。王翦却说:“哪个君王不猜疑?就是大王也免不了如此。如今他几乎把全国的兵力交给我了,我三番五次地向大王请求赏赐,无非是表示我要为子孙后代考虑,决不怀有二心,这样大王才能完全放下心来,我便能随意用兵了。”蒙武这才明白了王翦的一番苦心,连连点头称是。

  萧何智释君疑

  在楚汉战争中,萧何一直以丞相的身份负责后方的生产和组织前线的军需给养。刘邦出击三秦时,他镇抚巴蜀;刘邦出关东伐项羽时,他镇守关中。

  到了汉高祖三年,刘邦与项羽二军在京县与索亭一带相持不下,同时,他又对大本营关中很不放心,一连几次派人回关中“慰问”萧何。心腹鲍先生对萧何说:“汉王自己作战在外,却陆续派人来慰问您,这是因为他怀疑您了。为解除刘邦的疑虑,使他更加信任您,您应把您凡能拿武器的子孙兄弟均送到前线去。”于是,萧何照此办理,刘邦果然大为高兴。

  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刘邦亲自出关平定代相陈造反去了,结果淮阴侯韩信又在关中谋反,吕后用萧何之计,杀了韩信。刘邦在前线听到消息,速派人到长安拜萧何为相国,派一个都尉领五百士兵为其警卫,增封食邑五千户。大家都给萧何贺喜,惟曾作过秦东陵侯的召平对萧何说:“您的灾祸就要临近了。皇上在外打仗,您在朝中留守,并无冲锋陷阵之险,却给您如此封赏,派设警卫,这是因为皇上看到韩信谋反而对您也有了怀疑,并非对您宠爱。您应该不接封赏而把自己的家财拿出来资助军队,这样皇上才高兴。”

  汉高祖十二年,刘邦又亲自前去讨伐黥布造反,他在前线几次派人回长安慰问萧何,萧何觉得皇上在外吃苦,自己更应勉励百姓生产,把自己的家财贡献给军队。这时又有一宾客对萧何说:“您离灭族不远了,您已位居相国,功劳第一,您想皇上会再怎么赏识您?您入关后,百姓一直很拥戴您,现在您还竭力去博得百姓的欢心。皇上之所以又多次派人来慰问您,是怕关中百姓都倾向于您。您现在应用强制购买且用赊欠的办法置田产以玷污自己降低声望,皇上也就放心了。”萧何又照此办了,刘邦也果然高兴起来。

  从“上班行为”透视人心

  行为严谨的人,工作速度比一般人缓慢。不过,由于工作认真,大家都对他寄以信赖。

  话是这么说,由于过份严谨,往往令人受不了。例如,他的办公桌上,一定保持一尘不染,各种文具用品也摆在固定的地方。他向同事借东西的时候,总是轻声打个招呼:“对不起,圆珠笔借用一下,好吗?”用完之后,立即送还,绝不拖泥带水。可是,当他发觉别人动过他的东西,脸上就浮现不愉快的神情,以责备的口气说:“是谁动了我的圆珠笔?”这时候,不但他很恼怒,旁边的同事也遭殃,气氛变得非常紧张。他也深知自己这样的行为过于严谨,不合乎常理。可是明知如此,他却偏偏无法停止这种行为。因为对他来说,一旦压抑自己不说出内心的话,只会给自己莫大的痛苦或烦恼。

  心理学上称之为“强迫观念”。将这种观念转成行动的状态,称为“强迫行为”。强迫行为不仅出现于行动严谨的人,任何人或多或少都有这种倾向。

  在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人,明知信已投入信箱,手还伸进信箱口,再度确定信是否真的已经投入。

  我们周围,通常有一、二位态度这般严谨的人。他们给别人的印象是神经质,经常重复相同的动作,例如:做一件事的时候,口中念念有词:“一、二、三开始。”或是一再整理桌上的文具……在椅子上坐下来之前,一定先拍一拍灰尘……

  [计论]

  有强迫观念或是强迫行为的人,对于自己的观念与行动,总是持怀疑的态度,往往必须利用反复的动作,再三确定自己的行为。

  本书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书由“时空浪子”免费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