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控制程序

采购控制程序

  采购控制程序

  1.目的

  对采购过程及供方进行控制,确保所采购的产品符合规定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生产所需的原材料采购、外协加工及供方提供服务的控制;对供方进行选择、评价和控制。

  3.职责

  3.1 供应部

  a)负责按公司的要求组织对供方进行评价,编制《合格供方名录》,并对供方的供货业绩定期进行评价,建立供方档案;

  b)负责制定采购计划,执行采购作业。

  3.2 开发部

  负责编制采购物资技术标准及《采购物资分类明细表》。

  3.3 质管部

  负责对采购物次的进货验证。

  3.4 管理者代表批准《供方评定记录表》。

  3.5 总经理批准《月采购计划》。

  4 程序

  4.1 采购物资分类

  开发部负责制定采购物资技术标准及《采购物资分类明细表》,根据其对随后的实现过程及其输出的影响,将采购物资分为三类:

  a)重要物资:构成最终产品的主要部分或关键部分,直接影响最终产品使用或安全性能,可能导致顾客严重投诉的物资;

  b)一般物资:构成最终产品非关键部位的批量物资,它一般不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或即使略有影响,但可采取措施予以纠正的物资;

  c)辅助物资:非直接用于产品本身的起辅助作用的物资,如一般包装材料等。

  4.2 对供方的评价

  4.2.1 供应部根据采购物资技术标准和生产需要,通过对物资的质量、价格、供货期等进行比较,选择合格的供方,填写“供方评定记录表”。对同类的重要物资和一般物资,应同时选择几家合格的供方。供应部负责建立并保存合格供方的质量记录。根据《采购物资分类明细表》规定的产品类别,明确对供方的控制方式和程度。

  4.2.2 对有多年业务往来的重要物资的供方,应提供充分的书面证明材料,可以包括以下内容,以证实其质量保证能力:

  a)体系认证证书;

  b)本组织对供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审核的结果;

  c)本组织及供方其他顾客的满意程度调查;

  d)供方产品的质量、价格、交货能力等情况;

  e)供方的财务状况及服务和支持能力等。

  4.2.3 对第一次供应重要物资的供方,除提供充分的书面证明材料外,还需经样品测试及小批量试用,测试合格才能供货:

  a)新供方根据提供的技术要求提供少量样品;

  b)质管部对样品进行验证,出具相应的验证报告,并填写《供方评定记录表》中相应栏目,反馈给供应部;

  c)样品如不合格可再送样,但最多不能超过两次;

  d)样品验证合格后,供应部通知供方小批量供货;经质管部进货验证合格后,交生产部试用,并由质管部出具相应试用后的验证报告,填写《供方评定记录表》中相关栏目,反馈给供应部;

  e)小批量进货验证或试用不合格则取消其供货资格。样品验证、小批量试用均合格的供方经营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可列入《合格供方名录》。

  4.2.4 对于一般物资供方,需要经过样品验证和小批试用合格,各相关部门提供评价意见,管理者代表批准,可列入《合格供方名录》。

  4.2.5 对于批量供应的辅助物资,质管部在进货时对其进行验证,并保存验证记录,合格者由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即可列入《合格供方名录》。对零星采购的辅助物资,其进货验证记录即为对此供方的评价。

  4.2.6 供方产品如出现严重质量问题,供应部应向供方发出《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如两次发出处理单而质量没有明显改进的,应取消其供货资格。

  4.2.7 供应部每年对合格供方进行一次跟踪复评,填写《供方业绩评定表》,评价时按百分制,质量评分占60%,交货期评分占20%,其他(如价格、今后服务等)占20%。评定总分低于60(或质量评分低于48),应取消其合格供方资格;如因特殊情况留用,应报管理者代表批准,但应加强对其供应物资的进货验证,并执行4.2.6条款。连续第二次评分仍不及格,应取消其供货资格。

  4.2.8 对外协加工的供方控制,也应执行上述条款规定。

  4.2.9 对服务供方的控制

  为公司提供服务的供方,如运输公司、检测、培训机构等,也应经评价合格后方可向公司提供服务。对国家授权的计量试验室,可不再做服务质量评价。

  4.3 采购

  4.3.1 采购计划

  供应部根据生产部的《月生产计划》及库存情况编制《月采购计划》,经总经理批准后实施采购。对于临时采购的物资,相关部门填写《临时采购要求单》,报总经理批准,交供应部实施。

  4.3.2 采购实施

  a)供应部根据批准《月采购计划》、《临时采购要求单》,按照采购物资技术标准在《合格供方名录》中选择供方并进行采购;

  b)第一次向合格供方采购重要和一般物资时,应签定《采购合同》,明确品名规格、数量、质量要求、技术标准、验收条件、违约责任及供货期限等。

  c)供应部根据需要将相应的技术要求作为合同附件提供给供方;

  d)采购前采购员应核实提供给供方技术的要求是否有效,将《采购单》交供应部经理确认后实施采购。

  4.4 采购信息

  4.4.1 采购文件

  4.4.1.1应包括拟采购产品的信息:

  a)对产品的质量要求(可直接引用各类标准或提供规范、图样等技术文件);

  b)对产品的验收要求;

  c)其他要求,如价格、数量、交付等。

  4.4.1.2 适当时还包括:

  a)对供方的产品、程序、过程、设备、人员提出有关批准或资格鉴定的要求,如对供方产品的安全认证要求,对加工过程、设备及人员要求、委托检测的服务要求等;

  b)适用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4.4.2 本公司的采购文件包括《月采购计划》、《临时采购要求单》、《采购物资分类明细表》、《采购单》、《采购合同》及附件等,由供应部保管。采购文件发放前,应由相应的发放部门负责人对其要求是否适当进行审批。

  4.5 采购产品的验证

  4.5.1 对采购的产品可以有如下几种验证方式:

  a)由质管部进行进货验证;

  b)由顾客在本公司现场实施验证;

  c)由本公司在供方现场实施验证;

  d)由顾客在供方现场实施验证;

  对后两种情况,供应部应在采购文件中规定验证的安排和产品放行的方法。

  4.5.2 验证活动可包括检验、测量、观察、工艺验证、提供合格证明文件等方式。根据《采购物资分类明细表》,在相应的检验规程中规定不同的验证方式。

  4.5.3 顾客的验证不能免除本公司提供合格产品的责任,也不能排除其后顾客拒收的可能。

  5 相关文件

  5.1 《改进控制程序》。

  5.2 《过程和产品的测量和监控程序》。

  5.3 《采购物资分类明细表》。

  6 质量记录

  6.1 《供方评定记录表》。

  6.2 《合格供方名录》。

  6.3 《供方业绩评定表》。

  6.4 《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

  6.5 《月采购计划》。

  6.6 《临时采购要求单》。

  6.7 《采购单》。

  6.8 《采购合同》。

Editorial:www.aishibei.com

篇2:设计和(或)开发控制程序

  设计和(或)开发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设计和(或)开发的全过程进行控制,确保产品能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及有关法律、法规要求。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新产品的设计、开发全过程,包括引进产品的转化、定型产品及生产过程的技术改进等。

  3 职责

  3.1 开发部负责设计、开发全过程的组织、协调、实施工作,进行设计和(或)开发的策划、确定设计、开发的组织和技术的接口、输入、输出、验证、评审,设计和(或)开发的更改和确认等。

  3.2 总工程师负责审核项目建议书、下达设计和(或)开发任务书,负责批准设计开发方案、设计开发计划书、设计开发评审、设计开发验证报告,负责审核试产报告。

  3.3 总经理负责批准项目建议书、试产报告。

  3.4 供应部负责所需物料的采购。

  3.5 营销部负责根据市场调研或分析,提供市场信息及新产品动向,负责提交使用新产品后的《客户试用报告》。

  3.6 质管部负责新产品的检验和试验。

  3.7 生产部负责新产品的加工试制和生产。

  4 程序

  4.1 设计和(或)开发的策划

  4.1.1 设计和(或)开发项目的来源

  a)营销部与顾客签定的新产品合同或技术协议。根据总经理批准的相应的《产品要求评审表》,总工下达《设计开发任务书》,并将与新产品有关的技术资料转交开发部;

  b)营销部根据市场调研或分析提出《项目建议书》,报总工审核、总经理批准后,总工下达《设计开发任务书》,并将相关背景资料转交开发部;

  c)开发部综合各方面信息,提交《项目建议书》,报总工审核、总经理批准后,总工下达《设计开发任务书》,交开发部实施;

  d)生产部根据技术革新需要,提交《项目建议书》,报总工审核、总经理批准后,总工下达《设计开发任务书》,转交开发部组织实施。

  4.1.2 开发部经理根据上述项目来源,确定项目负责人,将设计开发策划的输出转化为《设计开发方案》、《设计开发计划书》。计划书内容包括:

  a)设计开发的输入、输出、评审、验证、确认等各阶段的划分和主要工作内容;

  b)各阶段人员职责和权限、进度要求和配合单位;

  c)资源配置需求,如人员、信息、设备、资金保证等及其他相关内容。

  4.1.3 设计开发策划的输出文件将随着设计开发的进展,在适当时予以修改,应执行《文件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

  4.1.4 设计和(或)开发不同组别之间的接口管理

  设计开发的不同组别可能涉及到公司不同职能或不同层次,也可能涉及到公司外部。

  4.1.4.1 对于组别之间重要的设计开发信息沟通,设计开发人员填写《设计开发信息联络单》,由设计组负责人审批后发给相关组别。需要开发部经理进行协调工作的,由开发部经理审批后组织协调。

  4.1.4.2 营销部负责与顾客的联系及信息传递。

  4.2 设计和(或)开发的输入

  4.2.1 设计开发输入应包括以下内容:

  a)产品主要功能、性能要求。这些要求主要来自顾客或市场的需求与期望,一般应包含在合同、定单或项目建议书中;

  b)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对国家强制性标准一定要满足;

  c)以前类似设计提供的适用信息;

  d)对确定产品的安全性和适用性致关重要的特性要求,包括安全、包装、运输、贮存、维护及环境等。

  4.2.2 设计开发的输入应形成文件,并填写《设计开发输入清单》,附有各类相关的资料。

  4.2.3 开发部经理组织有关设计开发人员和相关部门对设计开发输入进行评审,对其中不完善、含糊或矛盾的要求作出澄清和解决,确保设计开发的输入满足任务书的要求。

  4.3 设计和(或)开发的输出(初稿)

  4.3.1 设计开发人员根据设计开发任务书、方案及计划等开展设计开发工作,并编制相应的设计开发输出文件。

  4.3.2 设计开发输出文件应以能针对设计开发输入进行验证的形式来表达,以便于证明满足输入要求,为生产运作提供适当的信息。设计开发输出文件因产品不同而不同,可包括指导生产、包装等活动的图样和文件:如零件图、部件图、总装图、电气原理图、生产工艺及包装设计等;包含或引用验收准则;标准件,外协、外购件清单,质量重要度分级明细表及采购物资分类明细等;产品技术规范或企业标准。

  4.3.3 根据产品特点规定对安全和正常使用致关重要的产品特性,包括安装、使用、搬运、维护及处置的要求。

  4.3.4 由项目负责人对输出文件进行审核,并填写“设计开发输出清单”。开发部经理批准输出文件后,加盖“初稿”印章才能发放。"

  4.4 设计和(或)开发的评审

  4.4.1 在设计开发的适当阶段应进行系统的、综合的评审,一般由设计项目负责人提出申请,开发部经理批准并组织相关人员和部门进行。

  a)应在设计开发计划中明确评审的阶段、达到的目标、参加人员及职责等,并按照计划进行评审;

  b)评审的目的是评价满足阶段设计开发要求及对应于内外部资源的适宜性、满足总体设计输入要求的充分性及达到设定目标的程度;识别和预测问题的部位和不足,提出纠正措施,以确保最终设计满足顾客的要求;

  c)根据需要也可安排计划外的适当阶段评审,但应提前明确时间、评审方法、参加人员及职责等。

  4.4.2 项目负责人根据评审结果,填写《设计开发评审报告》,对评审作出结论,报开发部经理审核、总工批准后发到相关单位,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改进或纠正措施,开发部负责跟踪记录措施的执行情况,填写在《设计开发评审报告》的相应栏目内。

  4.5 设计和(或)开发的验证

  4.5.1 根据评审通过的设计开发初稿制作样机。质管部负责对样机进行型式试验或送权威检测机构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对样机的部分设计或功能、性能,可引用已证实的类似设计的有关证据,作为本次设计的验证依据。

  4.5.2 在设计开发的适当阶段也可以进行验证,可采用与已证实的类似设计进行比较、计算验证、模拟试验等。

  4.5.3 项目负责人综合所有验证结果,编制《设计开发验证报告》,记录验证的结果及跟踪的措施,报总工批准,确保设计开发输入中每一项性能、功能指标都有相应的验证记录。

  4.5.4 样机验证通过后,开发部组织各相关部门对小批生产的可行性进行评审,填写《试产报告》,报总工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开发部指导生产部进行小批试产(数量不大于20件)

  4.5.5 质管部对小批试产的产品进行检验或试验,出具相应的检测报告,生产部对其工艺进行验证并出具工艺验证报告;采购部出具物资批量供应可行性报告;财务部出具成本核算报告;开发部综合上述情况,填写《试产总结报告》,报总工审核、总经理批准后,作为批量生产的依据。

  4.6 设计和(或)开发确认

  确认的目的是证明产品能够满足预期的使用要求。通常应在产品交付之前(如单件产品)或产品实施(如批量产品)之前完成。如需经用户使用一段时间才能完成确认工作的,应在可能的适用范围内实现局部确认。根据产品的特点,可以选择下述几种确认方式之一:

  a) 开发部组织召开新产品鉴定会,邀请有关专家、用户参加,提交《新产品鉴定报告》,即对设计开发予以确认;

  b)试产合格的产品,由营销部联系交顾客使用一段时间,营销部提交《客户试用报告》,说明顾客对试样符合标准或合同要求的满意程度及对适用性的评价,顾客满意即对设计开发予以确认;

  c)新产品可送往国家授权的试验室进行型式试验并出具合格报告,并提供用户使用满意的报告,即为对设计开发予以确认。

  上述报告及相关资料为确认的结果,开发部对此结果进行分析,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跟踪和改进措施,并填写在《设计开发信息联络单》上传递给相关部门执行,以确保设计开发的产品满足顾客预期的使用要求。

  4.7 设计和(或)开发正稿

  通过设计开发确认后,开发部项目负责人将所有的设计开发输出文件整理成正稿,送交档案室归档。

  4.8 设计和(或)开发更改的控制

  4.8.1 设计开发的更改发生在设计开发、生产和保障的整个寿命周期中,设计开发人员应正确识别和评估设计更改对产品的原材料使用、生产过程、使用性能、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带来的影响。

  4.8.2 设计开发的更改提出部门应填写《文件更改申请》,并附上相关资料,报总工批准后方可进行更改。

  a)在设计开发初稿的更改

  在设计开发过程中,设计开发人员可在设计开发初稿上直接划改(应签名)或重新编制相应的初稿,执行《文件控制程序》及《设计、工艺文件管理规定》。

  b)在设计开发正稿的更改

  产品定型后如需更改设计,更改建议人可将更改的建议填写在《设计开发信息联络单》中提交开发部,由相关设计人根据可行性和必要性填写《文件更改申请》,并附上相关资料,报总工批准后方可进行更改,执行《文件控制程序》及《设计、工艺文件管理规定》。

  c)当更改涉及到主要技术参数和功能、性能指标的改变,或人身安全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时,应对更改进行适当的验证和确认,经总工批准后才能实施。

  5 相关文件

  5.1 《文件控制程序》。

  5.2 《设计、工艺文件管理规定》。

  6 质量记录

  6.1 《项目建议书》。6.2 《设计开发任务书》。6.3 《设计开发方案》。

  6.4 《设计开发计划书》。6.5 《设计开发输入清单》。6.6 《设计开发信息联络单》。

  6.7 《设计开发评审报告》。6.8 《设计开发验证报告》。6.9 《设计开发输出清单》。

  6.10 《试产报告》。6.11 《试产总结报告》。6.12 《客户试用报告》。

  6.13 《新产品鉴定报告》。6.14 《产品要求评审表》。6.15 《文件更改申请单》。

篇3: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1 目的

  识别并提供和维护为实现产品的符合性所需要的设施,识别并管理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环境中人和物的因素。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设施,如工作场所、硬件和软件、工具和设备、支持性服务如通讯、运输设施等的控制;对工作环境中的人和物的因素进行控制。

  3 职责

  3.1 生产部负责对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设施进行控制。

  3.2 行政部协助生产部对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环境进控制。

  4 程序

  4.3 生产设施的识别、提供和维护

  4.3.1 设施的识别

  公司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活动所需的设施包括:工作场所(车间、办公场所等)、设备和工具(包括工、卡、量具)、软件(计算机网络)、支持性服务(水、电、气供应)、通讯设施、运输设施等。"

  4.3.2 设施的提供

  a)生产部根据使用部门的要求及公司发展的需要,填写《生产设施配置申请单》,注明设施名称、用途、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单价、数量等,报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批准后,由生产部负责组织安排采购或自制的有关事宜,供应部具体实施采购;"

  b)需要自制的设施由使用部门提出,由开发部设计,经生产部和开发部共同审核,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批准后,由生产部组织加工制造,执行《设计和(或)开发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

  4.3.3 设施的验收

  a)采购或自制完成的设施,生产部组织使用部门进行安装调试,确认满足要求后,由生产部和使用部门在《设施验收单》上签字验收,并记录设施名称、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单价、数量、随机附件及资料等内容。《设施验收单》由生产部保管。低值易耗的工、卡、量具等由使用部门自行验收;

  b)验收不合格的设施,生产部与供方协商解决,并在《设施验收单》上记录处理结果;

  c)生产部对验收合格的设施进行编号,建立《设施管理卡》和设施档案,并在《生产设施一览表》上登记;

  d)生产部根据合格的设施验收单办理登记和建档手续;低值易耗的工、卡、量具等由仓库凭设施验收单办理入库手续。

  4.3.4 设施的使用、维护和保养

  a)根据生产需要生产部组织编写设施的操作规程,发放给使用部门。对于大型、精密设备或关键、特殊过程所用的设施必须有操作规程,相关操作人员应由部门技术负责人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b)生产部制定《设施日常保养项目表》,规定保养项目,频次,发给使用部门执行,各岗位负责人监督检查执行情况。生产部每季度收集《设施日常保养项目表》,整理入档并作为制定年度检修计划的依据。

  c)生产部每年12月制定下年度的《设施检修计划》,发至各部门执行。

  d)日常生产中车间无法排除的故障,应填写《设施检修单》报生产部检修。检修中的设施应挂红色检修牌,检修好的设施应有使用部门负责人签字验收方可使用。生产部应将检修情况记录相应的《设施管理卡》上。

  e)现场使用的设施应有统一的编号,以便于维护保养。

  4.3.5 设施的报废

  a)对无法修复或无使用价值的设施,由生产部填写《设施报废单》,经生部副总批准后报废,生产部在《设施管理卡》及《生产设施一览表》中注明情况。

  b)对低值易耗的工装、夹具、辅具等,由使用部门填写《设施报废单》报生产部经理批准,即可报废。

  c)报废的设施应挂黑色报废牌。

  4.4 工作环境

  行政部应协助生产部识别并管理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环境中人和物的因素,根据生产作业需要,负责确定并提供作业场所必须的基础设施,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包括:

  a)配置适用的厂房并根据生产需要适当装修,防止暴晒、风雨侵蚀和潮湿;

  b)配置必要的通风、消防器材,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和职业卫生、安全;

  c)生产部对车间设施实行定置管理,要考虑人体工效学的要求,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d)确保员工生产符合劳动法规的要求。

  5 相关文件《设计和(或)开发控制程序》

  6 记录

  6.1 《生产设施配置申请单》。

  6.2 《设施验收单》。

  6.3 《设施管理卡》。

  6.4 《生产设施一览表》。

  6.5 《领物单》。

  6.6 《设施日常保养项目表》。

  6.7 《设施检修计划》。

  6.8 《设施检修单》。

  6.9 《设施报废单》。

篇4: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承担质量管理体系职责的人员规定相应岗位的能力要求,并进行培训以满足规定要求。

  2 范围

  适用于承担质量管理体系规定职责的所有人员,包括临时雇用的人员,必要时还包括供方的人员。

  3 职责

  3.1 人事部

  a)负责编制各部门负责人的《岗位工作人员任职要求》;

  b)负责公司《年度培训计划》的制定及监督实施;

  c)负责上岗基础教育;

  d)负责组织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3.2 各部门

  a)编制本部门员工《岗位工作人员任职要求》;

  b)负责本部门员工的岗位技能培训。

  3.3 管理者代表

  负责批准部门员工内部《岗位工作人员任职要求》。

  3.4 总经理

  批准公司年度培训计划,批准部门负责人的《岗位工作人员任职要求》。

  4 程序

  4.1 人员安排

  4.1.1 承担质量管理体系规定职责的人员应是有能力的,对能力的判断应从教育、培训、技能和经历方面考虑。

  4.1.2 各部门负责人编制本部门《岗位工作人员任职要求》,报管理者代表审批。

  4.1.3 人事部编制各部门负责人《岗位工作人员任职要求》,报总经理审批。部门负责人应至少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a)具备相关专业的技术职称;

  b)大专以上学历,并已工作二年以上;

  c)受过相关的职业培训;

  d)具备三年以上相关工作经历。

  4.1.4 《岗位工作人员任职要求》经审批后,作为人事部选择、招聘、安排人员的主要根据。

  4.2 培训、意识和能力

  4.2.1 应识别从事影响质量的活动的人员的能力需求,分别对新员工、在岗员工、转岗员工、各类专业人员、特殊工种人员、内审员等,根据他们的岗位责任制定并实施培训需求。

  4.2.2 新员工培训

  a)公司基础教育:包括公司简介、员工纪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安全和环保意识、相关法律法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基础知识等的培训。在进入公司一个月内,由人事部组织进行;

  b)部门基础教育:学习本部门工作手册的主要内容,由所在部门负责人组织进行;

  c)岗位技能培训:学习生产作业指导书、所用设备的性能、操作步骤、安全事项及紧急情况的应变措施等,由所在岗位技术负责人组织进行,并进行书面和操作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

  4.2.3 在岗人员培训

  按培训计划,每年应对在岗员工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岗位技能培训和考核。

  4.2.4 特殊工作人员培训

  a)特殊工序、关键工序人员的培训,由所在岗位技术负责人负责培训,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每年对于这些岗位的人员还应进行培训和考核;

  b)电气焊工、计量员、电工、锅炉工、天车工、叉车工、驾驶员等需取得国家授权部门相应的培训合格证书;

  c)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应由质量认证咨询机构培训、考核、持证上岗。

  4.2.5 工程技术人员培训

  各类工程技术人员是新产品开发的主力军,应创造条件使他们的知识不断更新,由开发部负责人安排老师组织培训或外送培训。

  4.2.6 转岗人员培训(同4.2.2 b,c)

  4.2.7 通过教育和培训,使员工意识到:

  a)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

  b)违反这些要求所造成的后果;

  c)自己从事的活动与公司发展的相关性。公司鼓励员工参与质量管理,为实现质量目标做出贡献。

  4.2.8 评价所提供培训的有效性

  a)通过理论考核、操作考核、业绩评定和观察等方法,评价培训的有效性,评价被培训人员是否具备了所需的能力;

  b)每年第四季度人事部组织各部门培训负责人及员工代表,召开年度培训工作会议,评价培训的有效性,征求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制定下年度的培训计划;

  c)人事部加强对员工日常工作业绩的评价,可随时对各部门员工进行现场抽查,对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员工,应及时暂停工作,安排培训、考核,或转岗,使员工的能力与其从事的工作相适应。

  4.2.9 人事部负责建立、保存员工培训档案。

  4.3 培训计划及实施

  4.3.1 每年11月各部门上报人事部下年度的《培训申请单》,根据公司需求及下年度各部门《培训申请单》,人事部于12月制定下年度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对象、时间、考核方式等内容),经总经理批准后下发各部门,并监督实施。

  4.3.2 每次培训各相关部门应填写《培训签到表》及《培训记录表》,记录培训人员、时间、地点、教师、内容及考核成绩等,培训后将有关记录、试卷或操作考核记录等交人事部存档。

  4.3.3 各部门的计划外培训,应填写《培训申请单》,报管理者代表批准,由相关部门组织实施。

  5 相关文件

  5.1《各部门工作手册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5.2《岗位工作人员任职要求》。

  6 质量记录

  6.1《培训记录表》。

  6.2《培训申请单》。

  6.3《年度培训计划》。

  6.4《员工培训档案》。

篇5:管理策划控制程序

  管理策划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进行管理策划。

  2 范围

  适用于对确保实现质量目标的资源加以识别和策划。

  3 职责

  3.1 总经理根据组织的质量目标,配置必要的资源,负责批准有关部门编制的质量策划输出文件。

  3.2 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核各部门为管理策划编制的有关文件。

  3.3 质管部负责组织各部门进行管理策划,编写相应的策划文件,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4 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负责组织本部门的质量策划。

  4 程序

  4.1 质量目标

  4.1.1 为实现组织的质量方针,组织总的质量目标为:

  a)常规产品成品合格率达到95%,今后三年内每年递增1%;

  b)常规产品零部件合格率达到93%,在今后三年内每年递增1%;

  c)开发新产品总体一次成功。

  4.1.2 与质量相关的各部门应根据组织总目标进行分解,转化为本部门具体的工作目标,为保证目标的顺利完成,需进行相应的质量策划。

  4.2 进行质量策划时机

  组织在下列情况下需进行质量策划:

  a)按照质量管理标准建立、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b)组织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组织机构发生重大变化;

  c)组织的资源配置、市场情况发生重大变化;

  d)现有体系文件未能涵盖的特殊事项。

  针对具体的产品、项目或合同的质量策划执行《实现过程的策划程序》。

  4.3 质量策划的内容

  总经理应确保对实现质量目标所需的资源加以识别和策划。质量策划的内容应包括:

  a)需达到的质量目标及相应的质量管理过程,确定过程的输入、输出及活动,并作出相应规定;

  b)识别为实现质量目标所需建立的过程的资源配置;

  c)对实现总体质量目标和阶段或局部的质量目标进行定期评审的规定,重点应评审过程和活动的改进;

  d)根据评审结果寻找与质量目标的差距,确保持续改进,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

  e)策划的结果(包括变更)应形成文件,如质量管理方案、质量计划等。

  4.4 质量策划输出文件的编制原则

  a)应参照质量手册的有关内容,应符合质量方针、目标,并与产品实现过程的策划及其他质量体系文件有内容协调一致;

  b)已有的质量文件中的内容可被引用,并根据特殊的要求增加新的内容。

  4.5 质量策划输出文件的编制、审批和发放

  4.5.1 《质量策划输出文件》的封面必须写明策划项目名称及编号、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发布日期。

  4.6 质量策划的实施、监督检查和更改

  4.6.1 各部门在执行中应按照质量策划规定的内容、进度、要求进行控制,并将执行情况、存在的问题等及时反馈到质管部。

  4.6.2 质管部对质量策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验证,协调相应的资源,并填写《质量策划实施情况检查表》报告总经理。

  4.6.3 质量策划的更改

  a)《质量策划输出文件》的更改应在受控状态下进行,应由更改部门填写《文件更改申请》,经总经理批准后进行更改,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b)在更改期间应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运行,例如组织机构的调整应对职责作出相应的变更,以确保体系正常动作。

  4.6.4 质量策划所形成的相关文件,由质管部负责存档保存。

  5 相关文件

  5.1 《文件控制程序》。

  5.2 《实现过程的策划控制程序》。

  6 质量记录

  6.1 《质量策划实施情况检查表》。

  6.2 《各部门的质量策划输出文件》。

  6.3 《文件更改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