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培训:松下经营之神的精髓

管理培训:松下经营之神的精髓

  松下:经营之神的精髓

  松下电器公司是全世界有名的电器公司,松下幸之助是该公司的创办人和领导人。松下是日本第一家用文字明确表达企业精神或精神价值观的企业。松下精神,是松下及其公司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一、松下精神的形成和内容

  松下精神并不是公司创办之日一下子产生的,它的形成有一个过程。松下有两个纪念日;一个是1918年3月7日,这天松下幸之助和他的夫人与内弟一起,开始制造电器双插座;另一个是1932年5月,他开始理解到自己的创业使命,所以把这一年称为"创业使命第一年",并定为正式的"创业纪念日".两个纪念日表明,松下公司的经营观、思想方法是在创办企业后的一段时间才形成。直到1932年5月。在第一次创业纪念仪式上,松下电器公司确认了自己的使命与目标,井以此激发职工奋斗的热情与干劲。

  松下幸之助认为,人在思想意志方面,有容易动摇的弱点。为了使松下人为公司的使命和目标而奋斗的热情与干劲能持续下去,应制定一些诫条,以时时提醒和警诫自己。于是,松下电器公司首先于1933年7月,制定并颁布了"五条精神",其后在1937年又议定附加了两条,形成了松下七条精神:产业报国的精神、光明正大的精神、团结一致的精神、奋斗向上的精神、礼仪谦让的精神、适应形势的精神、感恩报德的精神。

  二、松下精神的教育训练

  松下电器公司非常重视对员工进行精神价值观即松下精神的教育训练,教育训练的方式可以做如下的概括:

  一是反复诵读和领会。松下幸之助相信,把公司的目标、使命、精神和文化,让职工反复诵读和领会,是把它铭记在心的有效方法,所以每天上午8时,松下遍布日本的87000名员工同时诵读松下七条精神,一起唱公司歌。其用意在于让全体职工时刻牢记公司的目标和使命,时时鞭策自己,使松下精神持久地发扬下去。

  二是所有工作团体成员,每一个人每隔1个月至少要在他所属的团体中,进行10分钟的演讲,说明公司的精神和公司与社会的关系。松下认为,说服别人是说服自己最有效的办法。在解释松下精神时,松下有一名言:如果你犯了一个城实的错误,公司非常宽大,把错误当作训练费用,从中学习,但是你如果违反公司的基本原则,就会受到了严重的处罚--解雇。

  三是隆重举行新产品的出厂仪式。松下认为,当某个集团完成一项重大任务的时候,每个集团成员都会感到兴奋不已,因为从中他们可以看到自身存在的价值,而这时便是对他们进行团结一致教育的良好时机。所以每年正月,松下电器公司都要隆重举行新产品的出厂庆祝仪式。这一天,职工身着印有公司名称字样的衣服大清早来到集合地点,作为公司领导人的松下幸之助,常常即兴挥毫书写清晰而明快的文告,如:"新年伊始举行隆重而意义深远的庆祝活动,是本年度我们事业蒸蒸日上兴旺发达的象征。"在松下向全体职工发表热情的演讲后,职工分乘各自分派的卡车,满载着新出厂的产品,分赴各地有交易关系的商店,商店热情地欢迎和接收公司新产品,公司职工拱手祝愿该店繁荣,最后,职工返回公司,举杯庆祝新产品出厂活动的结束。松下相信,这样的活动有利于发扬松下精神,统一职工的意志和步伐。

  四是"入社"教育。进入松下公司的人都要经过严格的筛选,然后由人事部门掌握开始进行公司的"入社"教育,首先要郑重其事地诵读、背诵松下宗旨、松下精神,学习公司创办人松下幸之助的"语录",学唱松下公司之歌,参加公司创业史"展览".为了增强员工的适应性,也为了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体验松下精神,新员工往往被轮换分派到许多不同性质的岗位上工作,所有专业人员,都要从基层做起,每个人至少用3-6个月时间在装配线或零售店工作。

  五是管理人员的教育指导。松下幸之助常说:"领导者应当给自己的部下以指导和教诲,这是每个领导者不可推卸的职责和义务,也是在培养人材方面的重要工作之一。"与众不同的是,松下有自己的"哲学"并且十分重视这种"哲学"的作用。松下哲学既为松下精神奠定思想基础,又不断丰富松下精神的内容。按照松下的哲学,企业经营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人是最为尊贵的人,人如同宝石的原矿石一样,经过磨制,一定会成为发光的土石,每个人都具有优秀的素质,要从平凡人身上发掘不平凡的品质。

  松下公司实行终身雇佣制度,认为这样可以为公司提供一批经过二三十年锻炼的管理人员,这是发扬公司传统的可靠力量。为了用松下精神培养这支骨干力量,公司每月举行一次干部学习会,互相交流、互相激励,勤勉律己。松下公司以总裁与部门经理通话或面谈而闻名,总裁随时会接触到部门的重大难题,但并不代替部门作决定,也不会压抑部门管理的积极性。

  六是自我教育。松下公司强调,为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经营者要具备对他人的信赖之心。公司应该做的事情很多,然而首要一条,则是经营者要给职工以信赖,人在被充分信任的情况下,才能勤奋地工作。从这样的认识出发,公司把在职工中培育松下精神的基点放在自我教育上,认为教育只有通过受教育者的主动努力才能取得成效。上司要求下属要根据松下精神自我剖析,确定目标。每个松下人必须提出并回答这样的问题:"我有什么缺点?""我在学习什么?""我真正想做什么?"等等,从而设置自己的目标,拟定自我发展计划。有了自我教育的强烈愿望和具体计划,职工就能在工作中自我激励,思考如何创新,在空余时间自我反省,自觉学习。为了便于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公司成立了研究俱乐部、学习俱乐部、读书会、领导会等业余学习组织。在这些组织中,人们可以无拘无束地交流学习体会和工作经验,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奋发向上的松下精神。

  三、松下精神--公司的内在力量

  日本1984年经济白皮书写道:"在当前政府为建立日本产业所做的努力中,应该把哪些条件列为首要的呢?可能既不是资本,也不是法律和规章,因为这二者本身都是死的东酉,是完全无效的。使资本和法规运转起来的是精神……因此,如果就有效性来确定这三个因素的份量,则精神应占十分之五,法规占十分之四,而资本只占十分之一。"

  松下精神,作为使设备、技术、结构和制度运转起来的科学研究的因素,在松下公司的成长中形成,并不断得到培育强化,它是一种内在的力量,是松下公司的精神支柱,它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导向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它是松下公司成功的重要因素。这种内在的精神力量可以激发与强化公司成员为社会服务的意识、企业整体精神和热爱企业的情感,可以强化和再生公司成员各种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行为,如积极提合理化建议,主动组织和参加各种形式的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小组活动;工作中互相帮助,互谅互让;礼貌待人,对顾客热情服务;干部早上班或晚下班,为下属做好工作前的准备工作或处理好善后事项等。

  摘自《管理案例博士评点》 代凯军编着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采编:www.aishibei.com

篇2:管理培训:金利来服务于男人的世界

  "金利来"服务于"男人的世界"

  "金利来领带,男人的世界",这一广告语已在国内乃至世界家喻户晓了,它几乎天天在电视广告节目中出现,在众多报刊中不断登出。

  金利来领带,是香港金利来集团的起家和发家的产品,是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曾宪梓先生一手创立的。经过50多年的艰苦创业,白手起家,成为一个年产年销数亿条领带的"领带大王",他的产品行销于欧、美、澳、亚洲近百个国家和地区。

  曾宪梓祖籍广东省梅县,因父辈家境贫困,生活无以为计,不得不于20年代远渡重洋,到泰国谋生。曾宪梓是在国内长大的,在中山大学生物系读书。60年代初,他到泰国与家人团聚,决心干一番事业。他到了泰国后,发觉父亲虽然经商几十年,但生意仍十分平淡,收入一般。如何才能开拓事业呢?这问题使满怀壮志的曾宪梓陷入了不断思索之中。

  这位毕业于高等学府生物系的大学生,深深懂得地球上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只有几公尺厚的土壤,几公里厚的大气层,几公里深的海洋。作为一个人,就要在这么一个地球上奋斗,用好大自然赋以生存的条件,求得成长和发展,开创一个更大的生活空间。

  60年代的泰国,己推行开舰策。徘徊在曼谷闹市之中,曾宪梓发现不少人穿西装,系领带,这些西装革履者,显得风度翩翩,引起人们的注目和羡慕。他想,领带虽然是件小东西,但它却是现代男人不可缺少的装饰物,它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想到这里,曾宪梓已形成了从领带起步的决心。

  开始时,他从摆卖领带入手,从批发商或厂家那里购入少量货,自己进行摆卖零售。经过一段时间探索后,善于观察和思考的曾宪梓,发觉泰国虽然是个开放市场,但并不是领带的最理想市场,这有人文的因素。他想,香港是个世界着名的自由贸易区,游客多,是集世界潮流之地,应是领带业的最有潜力的市场。

  于是,在印年代中期,他只身来到香港,带着6000港元,租了一个小厂房,凭着一把尺子、一把剪子和一架缝纫机,自己进行设计、剪裁和缝制,开始其艰难困苦的创业。他每天从早晨6时一直干到深夜2时,制成领带后,又自己去推销,扛着成品挤公共巴士,走街过巷,扯着嗓子叫卖。他给自己确定一个销售指标,每天不完成就不回家。他在街上叫卖时因为他是客家人,广州话讲不好,常常闹笑话,受到耻笑,但他没有气馁而是坚持不懈。慢慢地,这位带着浓厚的客家音的领带小商人给人们留下了诚实可亲的印象,大家都愿意购买他的领带。

  曾宪梓先生是位有意志和毅力的经营者,他十分注重市场调查,悉心研究消费者的心理动态和穿着习惯。凭着自己的学识和经验,探索领带的用料、款式、设计的创新,研制出自己产品的独特风格。

  就这样,他的小作坊逐步变成有一定规模的厂房了,他不用再上街去摆卖,而是零售商店前来其厂购货了。这时,曾宪梓亦要奔波劳碌,四出活动,但不是走街串巷叫卖领带,而是到世界各地去考察市场,吸取别国生产和设计领带的经验,以及与各地市场的经销商建立关系。他先后到过法国、意大利、德国、瑞士、奥地利、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几十个国家去了解领带制作和市场销售情况,并与那里的一些厂商建立了业务关系。

  1970年,他在香港正式创立了"金利来(远东)有限公司",自己设厂织染专用布料,开设专门设计和缝制部门。

  随着业务的发展,曾宪梓先生十分注重创立·金利来"名牌(如图10.1l所示)。他认为,优良的产品品质、稳定的质量是创立名牌的基本条件,因此,他在领带制作全过程中,十分讲求质量。他特别注重科学管理、专业人才的培训、设备的不断更新。

  金利来领带时刻保持质地优良,款式新颖,品种繁多,手工精细,美 观方的特点,深受各界人士欢迎。香港几十家大百货公司经销其产品的代销点遍布港九新界各地。

  金利来从创立名牌到名牌推广--企业扩展,从寻求、创造优势到发展优势,从树立产品形象到树立企业形象,沿着3个方向实施三大战略,构成了金利来的发展模式。

  曾宪梓认为,创立名牌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需要不懈的努力。这一过程包括:创立名牌意识,生产出优良产品,广泛的社会认知和品牌维护4个方面的内容。

  创立名牌意识,既取决于企业家本身的价值观念、气质精神、抱负,也取决于其对环境和机会的认识、把握。当年,曾先生目睹香港领带市场充斥欧美过时产品的情况,激发了创立华人名牌领带的强烈意识和信心。

  有了优良而且稳定的产品质量,没有广泛的社会认知,是不可能成为名牌的。要让大众都认知自己的产品和企业,就需要大量的广告投入,运用现代化传播手段,树立产品形象。

  1970年,金利来公司刚刚成立,资金极有限,曾先生抽出3万港元作电视广告。虽然投入不大,但成果不小,金利来领带已开始幅销。此时,随着收入的增多,他再投入上lo倍乃至100倍的钱继续做广告,使"金利来领带·名牌地位在香港确立起来。1986年,金利来领带要进入中国大陆市场,曾先生采取·引而后发·的策略,提早3年在中央电视台推出广告培养起大陆公众对金利来的名牌认知与消费意识。果然又一举咸功,创造了使其领带销售量连年翻番的惊人效益。

  曾先生体会到,创立名牌难,维护名牌更难。所谓更难,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一是竞争者蜂拥而来,大家都要争夺有限的市场。每种产品一样,当其利可图和有名气时,竞争者的同类产品将会像雨后春笋一般出现。作为名牌的产品,必须要有更优于竞争者的产品,才能保持名牌的地位。

  二是假冒产品的侵袭。俗语讲"明枪易挡,暗箭难防",对公开的竞争产品尚可以用自己的优异产品特性战胜它们,但对假冒产品则有些难以发挥自己的对付力量了,它不仅是挤占市场问题,更重要是毁掉市场,有损自己名牌的形象。因为假冒产品暗中盗用了自己的品牌,而其产品质量低劣,消费者会对金利来牌子产生误解的。当然,假冒产品是侵权犯法行为,可以对其绳之以法,可惜,不知要花多大的财力才能查出假日产品的不法者。

  三是来自内部质量意识的松懈。随生产量的增大,新工人增多,要确保名牌的稳定质量,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丝毫不能麻痹。

  以上各方面的护名牌的挑战,绝不能听之任之,随时都会危及名牌的声誉,甚至会使艰苦创立的名牌毁于一旦。金利来维护品牌的市场策略,表现在毫不松懈的优良产品的质量追求,不做骗人的生意。在各地设立统一装修、统一形象的专卖店、专柜;不搞节日或季节降价推销,以营业总额5%的巨大资金强化广告宣传;在拥有的市场内实施推销三原则,经销商不准挑选花色,批发价与零售价由公司规定,现金交易。由名牌创立、维护到名牌推广,金利来由"男人的世界"延伸到"女人的世界",借助金利来领带的名牌效应,金利来向着男士服装、饰品、皮具和女士用品、非制衣业的百货行业扩展;经营地域上,由香港扩伸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欧美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亦包括了中国大陆市场,成为雄霸亚洲的世界名牌。同时,"金利来"衍生出另一品牌"银利来"妹妹花,其男士服装精品、领带、领结、衬衣等,也已为榜上有名的中国名牌产品,为中国广大消费者认知和接受。金利来公司的名称与金利来品牌形成一致,金利来在创立名牌、名牌维护、名牌推广的过程中,亦是金利来集团寻求、创立、发挥优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金利来集团公司由产品形象树立,而加速了企业形象的塑造,社会公众心中随着金利来产品优良和量稳定,认知金利来集团公司是一家恪守信誉、财力雄厚、生产名牌产品的公司。

  曾宪梓先生深有感触地认为"取之社会,用之社会"是金利来企业的一种精神。企业发达了,赚很多钱,应该回报社会、帮助社会、支持国家、救助民众。这种精神取决于创业者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曾先生本着这种精神,不惜解囊支助中国各种公益事业,如捐助1亿港元中国教育事业对一些发生天灾人祸的地区亦给予巨额资金赈灾等。这些义举和善于回社会的精神,对金利来集团公司企业形象的塑造无疑起到积极作用。

  摘自《中外品牌案例》白光 主编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篇3:管理培训:美国式谈判分析

  美国式谈判分析

  美国式谈判术是属于恐吓、威胁、警告、压力等等的强硬型谈判方式。不但超越亚洲人的理解范围,连欧洲人也无法接受。

  英国评论家汤普生曾经这么批评美式谈判:

  "美国总统的幕僚们极具危险性,他们拥有核弹似的爆炸性精神,却完全缺乏对方的相关知识,总是匆匆浏览一、两页备忘录,便使足干劲地往返于各地的会议之间。"

  正如汤普生所言,美国人不但崇拜力量,并且深信这套美国式的思考理论可以通用于世界各地。他们的观念就象西部片中典型的牛仔,认为只有自己的决定才是正确的,没有心情去聆听对方的意见。

  人常常由于生性怯懦,总是以"是的"两个字来解决一切。而美国人恰好相反,是"不"字的爱好者。凡遇到犹豫不决之事,必定先说声"不",美国式作风。万一对方说的话不合己意,也如西部中常见的情景,动不动掏枪解决。这种蛮干的处事方法连欧洲人见了也会为之皱眉。

  1. 威胁、虚张声势、强硬手段

  美国人在谈判时最常运用的三种方式分别是:威胁、虚张声势和强硬手段。

  纵观所有美国讨论谈判方法的书籍,我们不难发现,它们的共同主张总是离不开虚张声势。万一上述两种方式失灵,就采取拒绝交易、抵制或诉讼等等的强硬手段。

  但是我们必须说,这种做法实在是愚昧透顶,因为大家都知道,皮球拍得愈重,反而弹得愈高,没有一位谈判对手会默默忍受对方的欺凌压迫,否则便不能称之为"谈判".一旦起了反感,谈判自然会陷于泥坑中,你威胁我,我也还以颜色,结果只会造成两败俱伤。

  美国人素来擅长在谈判中表现出强硬手段,从一面猛捶桌子,一面滔滔不绝地大吼大叫,乱施文件的小技俩,到对簿公堂、通知谈判破裂以及发出最后通碟之类的最后手段,无一不是只会触怒对方的做法,若是幸运地碰上胆小怯懦的对手,或许真会被逮住而吓得俯首认输

  但经验丰富的谈判者遇到这种场合,只会抱着"又来了一名乡巴佬"的心情泰然处之,不为所动。

  2. 美式谈判容易造成误解、偏见、心结的后遗症

  美国的电子机械制造商(假设是华格纳公司),向台湾的中小企业(假设是三友公司)提议双方共同研究半导体。

  虽然三友公司规模不大,仅有两百名员工,但是它在这项专业领域中却开发出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华格纳公司极欲得到这项技术,便以典型的美式做法向三友公司提出技术合作的要求。

  华格纳公司的高级主管鼓起三寸不烂之舌,向三友公司的董事长游说这项研究的发展前景。三友公司董事长考虑周详,一来担心技术合格会消减自己技术开发的独立精神,而造成依赖华格纳公司的局面;二来忧虑将来若是达到生产的阶段,势必得由资金雄厚的华格纳公司来发号施令。

  除此以外,三友公司董事长也慎重考虑到是否有技术合作的必要性。双方谈判了将近十个月,彼此互访对方的总公司,但是三友公司董事长仍然犹豫不决,问题在华格纳公司好在此时犯下致命性错误。

  华格纳公司的副总裁是出自在哥伦比亚大学的优秀人才,对于谈判的迟迟未获进展感到焦燥不满。

  "事实上,本公司拥有足够买下三友公司的雄厚财力。"

  他在会议上说出这句带威胁性质的话,实在不够高明。因为三友公司董事长一手创建这家公司,发明了数百种产品,不但深深引以为傲,更具有一份浓厚的感情,他听到这句话之后便不再迟疑。

  "很遗憾,我决定不与贵公司技术合作。"

  以金钱利诱不遂,便企图采用威胁手段,却不幸招到反效果。三友公司董事长认为美国人做事鲁莽蛮横,没有一点风度,实在不能做为长期技术合作的伙伴。

  实际上,三友公司董事长若是能够对美国式谈判法多了解一点,或许会产生不同的想法,他对于美国式作风多少有些误解和偏见。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华格纳公司的作法的确容易让三友公司董事长感到不舒坦,心中留下芥蒂。这正是美式强硬谈判法的严重缺陷,换句话说,强硬谈判法成功则已,若不成功的话,必然会造成误解、偏见、心结的后遗症。

  不!即使成功了,也会留下心结。力量薄弱的一方虽然不得不屈服于对方的胁迫,但是心中自然是忿恨难平,甚而伺机报复,对于长期性的合作关系而言,实是一大隐患。胜利的一方纵然能够得到眼前的小利益,却会因而失去更重要的稳定性和安全感。

  3. 强烈的个人主义

  美国社会呈现出强烈的个人主义,以自我为中心,不择手段地利用他人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旁人的想法无关轻重,为了提高成绩,必须拼命地表现自己。同事之间也是竞争胜于一切,唯有如此,方能往上攀登,而失败者怪不了谁,只能怨恨自己比不上别人。当然,失败者的能力或技术不见得输给胜利者,但是问题在于他能否调整自己,适应周围的环境;总之,物竞天择的道理在美国社会发挥得淋漓尽致。

  严格地说,在美国的个人主义中,旁人只分两种:一种是明确的敌人,另一种是潜在的敌人。除此之外,别无第三者。

  4. 美式谈判特点

  美式谈判反映了美国人的性格特点。他们性格爽朗,能直接地向对方表露真诚、热烈的情感,他们充满了自信,随时能与别人进行滔滔不绝的长谈。他们总是十分自信进入谈判大厅,不断地发表意见。美国人的这些特点,很多都和他们取得的经济成就有密切的关系。他们有一种独立行动的传统,并把实际物质利益上的成功做为获胜的标志。

  他们总是兴致勃勃地开始谈判,并以这种态度谋求经济利益。在磋商阶段,他们精力充沛,能迅速把谈判引导至实质阶段。他们十分赞赏那些精于讨价还价,为取得经济利益而施展手法的人。他们自己就精于使用策略去谋得利益。同时也希望别人,具有这种才能。

  美国人谈判中的特点,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热情奔放;

  (2)颇有讨价还价的能力;

  (3)对一系列交易感兴趣。

  这些特点,在某种意义上可以从美国历史上找到原因。在美国历史上,开拓者曾经冒极大的危险,扩大疆城,开辟并建立了新的生活方式。

篇4:管理培训:3M公司和花王公司

  3M公司和"花王"公司:锐意创新,领先他人

  美国的明尼苏达矿业制造公司(以下简称3M公司),几十年来锐意创新,总是以领先于他人的速度不断开拓新的技术领域,推出新产品。

  新技术和新产品是人创造出来的,3M公司的超人之处在于它拥有一套完善的用人机制。具体做法是:

  (1)企业内各部门规模小、人员精。部门企业领导对下属员工的姓名、工作态度、专长特长、学识水平等都了如指掌,以便各取所长,量才使用。

  (2)充分给每一个员工施展才能、发明创造的机会,鼓励他们为研制新产品进行试验的冒险,允许失败而不挫伤其热情和干劲。

  (3)要求研究人员、推销人员和管理人员经常接近客户,邀请他们帮助出主意开发新产品。

  (4)奖励改进创新者。公司里的每一个员工在提出一个开发新产品的方案后,便由他组成一个行动小组来进行开发,薪金与晋升和这种产品的进展情况挂钩。优胜者总有一天能独立领导他自己的产品开发小组或部门。

  (5)对开发性研究持科学态度,慎重对待,不轻易否定和扼杀项目。如果一个方案在某个部门不被重视,难以实施,提案者可用他15%的时间证明这个方案的可行性。对于提出最佳方案、需要创始资本的发明者,公司每次授予的发明奖多达90个,5万美元奖每年多达90次。

  3M公司寻找发明家和创新家的简单准则是:不要妨碍他们的工作。

  在日本,位居鳌头的"花王"化妆品公司提出了"依靠独创技术求生存"的经营战略,并把劳动工资的改革与开发职工的创造性紧密结合,以在高度饱和的化妆品市场激烈的竞争中求得发展。

  "花王"公司要求每个员工都要"发奇想"、"闯新路",千方百计创新,任何人在晋升、提薪和奖励时都要看他们的创造性如何,这个创造性包括能力和成果两个方面。人事部门还建立了-套对创造性的评分制度,由专家、领导和顾客对员工的思维、行动和成果进行综合评分。

  在这种全公司重视创新的氛围中,该公司连续推出了"高效洗涤剂"、"生物技术洗衣粉"等前所未有的新产品,在竞争中占居了主动。

  【思考题】

  3M公司和"花王"公司对员工创新的条件提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对此你的看法如何?

篇5:管理培训:现值分析法

  现值分析法

  所谓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就是计入利息的影响。常用的方法有现值分析法。其基本原理是将不同时期内发生的收益或追加投资和经营费用,都折算为投资起点的现值,然后与期初的投资比较,净现值大于零的方案为可行方案;净现值最大的方案为最佳方案。利息一般分为单利和复利两种,在方案评价中多采用复利计算。

  决策中还有一些常用的计量方法和理论,例如:

  1.边际分析法

  评价抉择方案可以使用边际分析法,即把追加的支出和追加的收入相比较,二者相等时为临界点,也就是投入的资金所得到的利益与输出损失相等时的点取得最大利润。 除了费用和收入之外,边际分析还能用于比较因素。总的说来,不管目标是否求得最优利润,边际分析总是有助于解决风险型决策问题的决策分析技术。

  2.经济效益分析法

  当各个选择方案的数量、目标远不像利润、生产率、费用等所表示的那样具体明确时,经济效益分析是一种选择方案的好办法。它是传统的边际分析法的进一步完善或变种。经济效益分析的主要特点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方案或系统的最终结果上,即根据每个方案在为目标服务时的效果,来权衡它们的优缺点。同时还要从效果着眼,比较每个方案的费用(或成本)。经济效益分析是解决综合性非程序决策问题的效益费用(成本)分析。

  3.概率论

  它在科研、工商业和许多日常生活问题中起重要作用。分为两个学派。一派叫客观派,相信只有经过大量的试验而反复出现的事件才能用概率论来分析;另一派叫主观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应用于决策的学派。按照它的概念,决策者根据所能得到的证据,对一事件的发生具有什么样的信念,就是这事件的概率。 主观概率对决策是有用的,且往往是必需的。因为它以经验推理为基础,推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一般来说,主观概率适合于非程序的、不重要的决策,而客观概率却可用于程序和重复的选择。

  4.效用论

  这主要以决策者要求的最大值作根据。效用最大值的含义,就是决策者所要选择的目标,在于获得最大量的满足。计算效用论的方法虽然有几种,但如果遇到大量的、性质复杂而又结果很难确定的方案,任何一种计量方法都是没有意义的。

  5.期望值 它是为了减少决策结果的不可靠性采用的一种方法。即决策者对一个方案可能出现的正反两种结果,分别估计其得失数值,再以其可能实现的概率加权,求得两项乘积的正或负的差额。再把各个方案的这个差额加以比较而作出决定。

  6.博弈论 博弈论含有冲突的因素,这种决策不能单顾自己一方,而要估计到对手一方,犹如两人对弈,是一个胜负问题。它的理论基础是数学。

  7.线性规划 线性规划是解决多变量、最优决策的方法,是在各种相互关联的多变量的约束条件下,解决或规划一个对象的线性目标函数最优的问题,即给予一定数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如何应用而取得最大经济效益。或给于一定的任务,如何统筹安排,才能以最小的消耗去完成。其中目标函数是指决策者要求达到目标的数学表示式,用一个极大或极小值表示。约束条件是指实现目标的能力资源和内部条件的限制因素,用一组等式或不等式表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