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教育》读后感

《守望教育》读后感

  《守望教育》读后感

  假期中我品阅了刘铁芳教授编着的《守望教育》一书,颇为感动。教授对教育事件的人文幽思,对教育问题的理性反思,读后真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让我们一道在树下坐一会儿”这一章节,它勾起了我对孩童时代的回忆。

  童年就像一块汉白玉,纯净无暇,不屑粉饰。记得我和邻家孩子一同上学,一路上我们哼着小曲儿:我去上学校,小鸟对我笑,早早早,早早早,你为什么背着小书包……。孩童时的活力如同中东取之不尽的石油,我们从不吝惜,唯恐挥散不尽。

  正如书中所说的那样:“那时候读书生活比较单纯。简简单单的几本教材,没有任何别的读物、辅导材料,早上来上课,午后轻轻松松回家,作业尽管有一些,也还有课文的背诵任务,但感觉好像都能比较轻松地应付得过来。不仅如此,愉快经历还有两个重要由来,一是经常有伙伴自由玩耍,一是与自然随意地接触。”说真的,那时电脑离我们好远,更别谈网络游戏了。但我们是那样沉醉在大汗淋漓中。那些是祖祖辈辈曾经的游戏,永不老去的快乐。可以说它们所有都是孩子们乐道的经典。

  每个人的童年,都应该是被故事浸润着的。阅读故事可以让孩子们掌握知识,获得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能够拥有的情感体验,同时,他们也必然地从中获取人生的启蒙,教化的熏陶。一个成年人,他可能不是文学爱好者,没有读过多少成人的名着,可是他不会不知道安徒生、格林兄弟、王尔德……一代代儿童通过阅读童话完成了自己的精神成长,而这些大家的作品也在孩子们的阅读中成了经典,成了不褪色的永恒。

  正如刘教授所说的:“美德故事也许不如道学家的‘道德推理’来得严密、系统、深刻,但却能够比‘道德推理’更加直截了当、更简明易懂、更亲切可心。”“优美叙事的伦理是让人去体验、感受、关切于一种真实的伦理境遇,而不是如规范的伦理让人被动地接受道德律令。”

  置身于多元时代中的道德教育,怎样在缺憾中不断前行,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而其中的关键,应该是让德育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美丽温情的美德故事,应该是这路途中的一把钥匙。因为,任何一个人,或许会反感以讲道理为主的规范德育,但却无法拒绝美德故事对心灵的关照和沐浴。

  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爱心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情感,但是又和人类的理智、道德、审美、人格相互关联。“爱心育人”不仅是一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要求,更是教育人道主义的体现。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世界上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吗?作为教师,最可贵的是能够保持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让我们把对孩子发自肺腑的爱寄托在故事中,让孩子去触摸、感受这个世界的美丽、快乐与芬芳,从而成长得更健康、更茁壮吧!

采编:www.aishibei.com

篇2:《理解儿童的行为》读后感

  《理解儿童的行为》读后感

  细细品位,《理解儿童的行为》这本书真的很好。它以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为背景,从社会对孩子们提出的更高要求为切入点,客观地分析了在儿童出现各种行为、特别是各种不适宜的行为时,作为早期教育工作者该如何以适宜的方式来指导和训练儿童,作出反应,管理好儿童的行为。我是幼儿园老师,理所当然把这里的“早期教育工作者”主要理解为孩子的父母和幼儿园的老师,而这里的儿童更多的指向幼儿园的孩子们。

  书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

  一、培养儿童的自尊心。

  “自尊是自我评价的一部分,是一个关于自身价值的主观的和个人的判断。”自尊包括三个部分:胜任、控制和价值。

  在幼儿园中,我们老师接触的都是4—6岁的孩子,但自尊不是因为孩子年龄小就不存在。自尊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存在着。孩子自尊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那些在他们生活中起重大作用的成人(即父母和教师)对他们的态度。在现实生活中,每当孩子犯了错,我们总会看到这样的画面:“你这个孩子,怎么这么笨,干这点小事情都干不好?”、“你怎么又把别人的东西带回家了,再这样要打你了”……这样的话语很普遍,也许父母、老师说这些话很无心。但在这样的话语中,孩子会逐渐对自己作出一个不利又消极的判断:如自己很笨,不如别人;孩子就会形成自卑感:做事不积极、不主动、对自己总是产生怀疑态度等等,孩子的发展可想而知。

  二、加强与儿童的沟通。

  不管是在家庭还是在幼儿园园中,孩子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行为,有适宜的,也有不适宜的。成人有必要针对这些行为,特别是那些不适宜的行为和孩子进行沟通。大多数的成人主要通过语言和孩子进行沟通,在谈话中,了解孩子的思想、需要,了解孩子最近发展区。

  认真读完这几个章节,我觉得:在生活中,其实有很大一部分的成人(包括有的教师)是不善和孩子沟通的,至少在和孩子的沟通中,孩子是拘束的,沟通的效果也是带点强制性的(即成人预先设计好的效果)。

  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他们什么都懂又什么都不懂。当孩子画了一棵黑色的树时;拆坏了别人搭的积木时;孩子不肯上学时;上课时发出怪叫时……此时此刻,作为成人,首先要做到的是不能生气,更需要做到的是耐心地倾听他们出现这种行为的所思所想,用温和的声音消除他们的畏惧感,用眼神和肢体动作鼓励他们说出这样做的原因或者想法。可惜的是,很多成人都忽略了“倾听”这一环节,或者在这个环节上做得还不够好,我想我也是。所以还需不断努力。

  书中还有许多写得非常好的地方,比如惩罚对儿童的影响、引导儿童的积极策略等等读来都有很多感触。一个孩子是一本难读的书,一个孩子有一千种行为。作为父母、作为教师,我们要理解孩子的行为,尤其要理解引起孩子不适宜行为的原因,不能以简单粗暴的手段对待他们,在与孩子有效的沟通中,逐步发展孩子的道德和自信心,从而让孩子获得全面又健康的发展!

篇3:省幼儿园美术教育教学推广活动体会

  参加省幼儿园美术教育教学推广活动体会

  春暖花开的四月, 我有幸参加了由温州市鹿城区举办的以“幼儿园美术教育” 为主的教学成果推广活动。我很感谢园领导给我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虽然只有短暂的2天学习时间,但我感觉自己收获了很多知识,这次学到的东西对我今后的工作有很多借鉴之处。同时,也迫不及待地想把这次学习给我带来的感受和收获与大家分享。

  此次活动分为“观点报告”、“教学课例展示”和“幼儿园美术区域活动展示”三大板块,既有理论的引领,又有课例的解析,让每个学习、观摩的老师都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与感受。

  一、观点报告,思考美术教育活动的重要性

  在开幕式后,我们听取了由温州第九幼儿园陈碧霞老师的观点报告《幼儿园意象绘画教学体系介绍》;德清教研中心王悦娟老师的《聆听孩子心灵的歌唱——回归童心的美术教育》;宁海县中心幼儿园葛菊芬老师的《在“情境美术活动”中领悟、成长》;杭州余杭临平二幼金丽萍老师的《以美育人,多元发展——师幼美工制作坊的实践研究》;嘉善杜鹃幼儿园谢芳老师的《舞动潜质,释放自由——“玩中用”美术教育实践;浙师大杭幼师院吕耀坚老师的《幼儿园美术教育应该怎么做》。

  从中让我感受到儿童画是艺术,是儿童心灵之窗,融合着德、智、美多种元素,它是一种与他人交流的形象语言,能够启迪儿童的心智和情感。美术活动是幼儿内在精神创造性的显现,这些需要都老师鼓舞性激励和引导性启发。

  二、活动展示,感受美术教学活动的多样性

  在活动期间,我们还听取了由温州第九幼儿园三位老师的美术教学活动展示:“极限变形法”课例《奇特的花瓶》、“多物同构法”课例《大象》、嫁接语言领域式课例《海底的秘密》。通过这些活动,让大家了解到幼儿园美术教育教学活动形式的多样性,这样的教学活动强调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注重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愉悦、自主地抒发自己的认识情感,从中感受美,并有效的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绘画表现技巧。

  三、区域活动,展示美术教学成果的丰富性

  紧接着,我们观摩了“跟随“主题教学”的美术区域活动展示,在对幼儿园环境和区域创设、操作中让我们深切的感受到幼儿园美术教学成果的丰富性。在幼儿区域的创设中美术活动渗透在各个区域中,不管是语言区、建构区,还是娃娃家、自然角,美术活动的影子无处不在。走廊上、背景墙无不展示着孩子的作品,有儿童画、米塑展、版画、涂鸦墙、自制绘本、纸糊作品、陶艺作品等,让人眼花缭乱,感叹不已。

  两天的学习、观摩转眼即逝,短短的支字片语也很难表达学习的所有体会,我想把所学到的知识与感悟运用到以后的工作和实践中去才是最重要的。每天改进一点点,每次提高一点点,将“美术教育活动”渗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篇4:参加省音乐教育研讨会会后感

  参加省音乐教育研讨会会后感

  近日,我有幸和几位幼教同伴相聚杭州幼儿师范学院,一起参加了由浙江省学前教育研究会主办的2013年浙江省音乐教育研讨会。这是为迎接“第八届全国幼儿园音乐教育观摩研讨会”而召开的预备会,来自全省各地的600多位幼教工作者参加了活动。我们现场聆听了3个精彩的幼儿园音乐教育专题报告,现场观摩了8个各具特色的音乐教学活动,令我感受颇深。

  1、专家讲座,如沐春风

  本次大会安排了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z教授和浙江幼儿师范学院z博士、z副教授为我们作专题讲座。算来这已是我第三次聆听z教授和z博士的讲座了,但每每总有不同的感受,颇有一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这次许教授为我们带来的是名为《音乐教学游戏化与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的专题报告。她以“什么是游戏?什么是幼儿最重要的学习品质?”的互动探讨导入讲座;以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幼儿或者说是一个人发展的需求,人的“首位价值”是成长快乐;以现场唱游的方式带动会场教师学唱歌曲,感受音乐游戏的快乐。许教授说:“挑战与快乐”永远是激动人心的人生追求,但愿我们设计的音乐游戏也能带给孩子不断的挑战与成功的满足。但愿我们也能让孩子发现:我现在比刚才做的好点,我今天比昨天做的好点。让他们相信,我明天一定会比今天做的好点。想想现实中确实如此,今天你教孩子学会了一首歌可能长大了他忘了,但是在游戏活动中培养的坚持力、注意力、创造力和持续的热情等学习品质会让他终身受益,在教学活动中我们真的要学会去关注孩子的真实感受,让孩子在游戏的挑战中体验成长快乐。

  2、教学观摩,他山之石

  来自杭州、宁波以及长兴的优秀教师展示了8个不同内容的音乐教学活动,它们各具特色但又都有一个共同点,都采用经验还原的模式进行教学,或用故事还原,或用动作演绎,或是图谱呈现,运用视听演三结合的方式引导幼儿逐步感受与理解音乐作品,为幼儿搭建学习的支架。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杭州沈颖洁老师的大班歌曲学唱《我是猫》和长兴吴茜岚老师的大班欣赏活动《百叶龙》。活动《我是猫》歌曲优雅诙谐,教师的范唱表演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幼儿学唱兴趣浓厚,积极愉悦,对可爱猫、威风猫、调皮猫、帅气猫不同的角色能用不同的声音演唱,对音乐的体验较为准确。活动《百叶龙》充分体现了本土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教师选用了体现乡村的“草龙”最为道具,以民间故事《百叶龙》导入活动,通过观赏“百叶龙”的舞蹈视频,感受百叶龙舞动的姿态和气势,并尝试随音乐与同伴合作舞龙,让幼儿体验舞龙表演的乐趣,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我真切地感到教师在设计音乐教学活动时,一定要让音乐与动作丝丝入扣,让音乐与游戏相映成趣,让音乐与道具妙趣横生。

  四月杭城绿树摇曳,花香四溢,教学会场曲声悦耳,研讨热烈,三天的学习眨眼就过去了,而这一切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培训结束,实践开启,我们需加快步伐,在模仿、迁移、引用、借鉴中再提升创造。

  感受杭城的春风,我们需要更加努力!

篇5:《一生的学习》读后感

  《一生的学习》读后感

  教育是什么呢?梁启超说:“教育是教人学做人——学做‘现代的’人。西方的柏拉图说:“教育是为了以后的生活所进行的训练,它能使人变善,从而高尚的行动”,“我们可以断言教育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他们可以把知识装进空无所有的心灵里,仿佛他们可以把视觉装进盲者的眼里”,教育乃是“心灵的转向”。

  在当今的世界里如何教育才是正确的教育呢?教育其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教育人生哲学,在课堂中教师传递知识,传递技能,传递德育,还应让孩子们学以致用。教育自己和他人学会认识自己。教育让我们变得有学问,但无知的人并不是没有学问的人,而是不明了自己的人。当一个有学问的人依赖书本、知识和权威,借着他们以获取了解,而不去学以实用,那是愚蠢的。有学问的人不会做人,到了社会也是无用之人,那是社会的累赘。所以正确的教育是不仅教会知识还应该教会如何做人,那就需要学校教师和父母给予孩子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真正的去体会,引导更正确的方向获取正确的教育。

  比如在课堂上学习该学的知识和技术以外,还学习应变能力,比如,现在每所学校都开展安全教育演习活动,这样的活动在学校演习的过程中孩子们虽然像好玩一样嘻嘻哈哈,跟着大家有序的正确的方法快速的跑出来,一次又一次的实践演练活动或多或少的在孩子们脑中产生了无意的意识。最好的见证是在今天上午十点半的时候,发生在双林镇的一户平常人家家里,父母亲正常的在外上班,正是暑假期间,小女儿在小房间做作业,大女儿在房间睡觉,生活原本很平静,但在十点半的时候那台台灯发出“哔哔叭叭”的声打破了原有的平静。

  小女孩房间的台灯突然着火了,一下子把小房间烧着了,但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年仅十三、四岁的小女孩不骄不躁,马上跑去叫醒姐姐,快速的跑下了楼下,等消防员来的时候房子里的所有东西都烧光了,父母到的时候看到两个女儿,没有因为火烧房子而伤心,反而脸上露出了笑脸,因为生命中最重要亲人还在。这个小女孩的举措是正确的,她的行为就是因为在学校里经常一次又一次的火灾安全演练,无意的存在了她的脑中,一发生紧急事情,就能学以致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中说:“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必要手段。”

  所以正确的教育,意指唤醒智慧,培育一种完整的生活,唯有这种教育才能创造出一种新的文化和一个和平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