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伤害预防工作制度

幼儿园伤害预防工作制度

  幼儿园伤害预防制度

  一、预防烫伤

  1、 保温桶、热饭、热菜、热汤要放在幼儿摸不到的地方。

  2、不允许幼儿进厨房、配餐室、锅炉房、配电室等危险区域,进出时须随手关门防止孩子私自溜入、误入或跟随教职工混入其中。

  3、幼儿尿湿衣裤须换衣、冲洗时,在盥洗前,一定要调试好水温(用手背试水温适宜为佳)。

  4、幼儿进餐、饮水或喂药时,温度要适宜,手摸杯子不烫手为宜。

  5、班级保温桶盖要上锁,防止幼儿因好奇,打开保温桶盖造成烫伤事件的发生。

  二、预防外伤

  1、 清除园内房屋、场地、教玩具等设施、设备和物品、物件所存在的一切不安全因素。

  2、 墙体的拐角、柱子的棱角、器械边角等要做好软化包装处理和安全防护措施保持安全圆滑,不留隐患。

  3、 大型玩具每天检查一次,发现隐患立即排除,隐患存在或未排除前要停止使用。

  4、 发现设施设备破损和损坏时要及时组织人员修复。 6、组织户外活动时,教师要随时观察每个孩子,及时清点人数,规范孩子的违规违纪行为。

  7、外出活动时,范围不要太分散,要在教师的视线及可控范围内。

  8、 进行户外活动时要避免因过于疲劳或保护不力、措施不到位,保护方法不当所造成的意外事故发生。

  9、 小班的户外活动时间和地点要与中、大班分开。

  10、 幼儿使用的设备要稳固。

  11、 桌椅、板凳、教、玩具等要没有毛刺,饮水桶、毛巾架等要固定好。

  12、 剪刀、刀子、针等锐利物品要放在成人专用材料柜、储藏室内,要放在幼儿够不着、摸不到的地方。

  13、 通过开展游戏活动的形式,在游戏活动中经常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孩子的安全意识,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三、严防异物导入耳、鼻、喉、口、气管等处所造成的伤害(简称异物伤害)

  1、 给幼儿投入的玩具要较大,防止幼儿误把小玩具当食物吃进肚子或含在口中。

  2、 进行户外活动时要注意幼儿是否捡了石子、小棍等物品,如发现要及时清除,防止幼儿把异物塞进耳、鼻、喉、口中。

  3、 如发生异物进入耳、鼻、口、气管的安全事故时,教师不要随意采取措施,弄清情况后,在保健医生的协助下进行科学安全的排除。如保健医生或老师都解决不了,应及时送往附近医院进行抢救,并立即通知家长、园长。

  4、 每天晨检、午检时要询问孩子是否带有异物,发现后统一收缴,由教师集中保管。

  5、 幼儿睡眠时,值班教师要随时巡视幼儿睡眠情况,观察幼儿是否在被子里吃豆子、巧克力糖、咖啡糖、泡泡糖、花生、胡豆、果冻、糖果等食品,防止食品被孩子误吸入气管。

  6、 幼儿在进食或吃水果时要保持情绪稳定、愉快,要在安静的状态下进行,防止食品误入气管。

  7、建议家长不要给孩子佩戴各种饰物。

  8、建议家长不要让孩子携带零食或不适玩具入园。

  四、预防中毒

  1、儿童活动室内不准存放有毒物品。

  2、消毒液、洗涤剂、洗衣粉、洗手液等物品禁止存放在教室及活动室内,要放在幼儿摸不到的专用物品柜内。

  3、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让幼儿学会并养成不把物品放在嘴里的良好习惯。

  4防止塑料或其它材料的玩具或物品对孩子所造成的中毒事故。

  5、 食堂每日购进的食品,必须严格按照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和有关规定执行,采购食品时要索要票据,防止有毒食品和过期变质的食品购入。

  6、 杜绝腐烂变质食品购入。

  7、 防止不新鲜食品购入。

  8、 所有药品必须交由保健医生或老师妥善保管,须放置于孩子触及不到的药品存放柜子里或其他恰当的地方。

  9、 每个孩子所带的药要写上幼儿姓名和服用剂量。

  10、 服用前,保健医生或教师要仔细核对,防止误服、错服。 11、服药时要遵照医嘱和说明要求,防止过量服用和乱用。

  12、做好服、喂药交接工作记录。如幼儿有异常情况和服药反应要有明确记载,并及时采取措施补救或排解。

  五、预防走失

  1、 建立科学规范严格的接送制度,在园内安装监控。 2、送孩子入园时,家长要与教师见面,把孩子送到教师手里,方可离开,不得让孩子单独行动。

  3、接送人员要固定,授权委托人的信息要提前输入幼儿园的接送系统和智能监控系统或录入幼儿园的接送登记系统,实行专人专送,专人专接。

  4、家长如遇特殊情况需委托他人接送孩子时,应与班上老师提前联系或将书面委托交给受托人带回幼儿园,并提前知会园方,否则不与放行。

  5、门卫要坚守岗位,发现没有家长带领的孩子,不得放出幼儿园大门,并电话通知园长办公室或当班老师。

  6、进行户外活动回班或交接班时,教师要及时清点人数,防止孩子走失。

  7、禁止孩子单独离园。

  8、禁止未成年孩子单独来园接送幼儿,若家长执意要求,须让家长做出书面承诺和责任免除保证,以防事故发生后所引发的连带责任。

  9、防止孩子偷偷溜出幼儿园。

  11、 防止孩子被陌生人接走。

  12、 防止在下午接幼儿时,孩子跟随其他家长偷偷出园。

  13、 防止孩子在外出或参加演出、观礼活动时走失。

  14、 防止意外和自然灾害发生时孩子走失。

  15、 防止孩子被人口贩子诱骗、诱拐而走失。

  16、 防止公共事件爆发时孩子走失。

  17、 防止一切可能导致孩子走失的事故发生。

  18、 预防触电

  19、 录音机、手提电脑须放在幼儿够不到的地方。

  20、 洗衣机用后及时断电。

  21、 电源插座(尤其是接线板)要放在幼儿摸不到的地方。 24、经常检查电器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25、一切带电和需要用电的音乐教育器械不用时要切断电源,关闭开关。

  26、微波炉、电冰箱、消毒柜、饮水机、电视机等一切电器的电源都要置于孩子够不到、摸不着的地方,不用时须切断电源。

  27、打雷下雨时不要让幼儿靠近电源和电器及插座。

  28、不要让孩子在湿手情况下接触电器。

  29、让孩子远离电源和带电物体。

<爱拾贝 www.aishibei.com>

篇2:口腔科预防医院感染控制对策

口腔科预防医院感染控制对策

  1、建立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制定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建立由科室主任及本科兼职医院感染监控医师、护士组成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在科主任领导下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并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要求,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口腔科感染特点,为有效预防血源及非血源性疾病传播,制定口腔科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制度,并严格执行。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组织本科室人员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制度、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学习,督促本科室医护人员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在工作中强调双向防护,加强隔离措施,严格诊室环境的消毒,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加强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对口腔诊疗器材消毒、清洗、灭菌的规范化管理是提高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

  2、口腔科重复使用医疗器材的消毒与灭菌:

  消毒灭菌原则:

  所有器械消毒灭菌应按照去污染—清洗—消毒灭菌。只与皮肤接触或被感染性气溶胶污染的进行消毒处理,可使用中效消毒剂如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或浸泡。凡是穿破组织或接触黏膜的器械都应按照消毒—流动水冲洗——高压灭菌的程序进行灭菌前处理和彻底灭菌。

  (1)口腔器械按照危险程度、材质的不同进行不同的处理。高危险物品必需灭菌处理。中、低危险物品采用中效以上消毒剂处理。

  需灭菌的器械与材料:手机、车针、牙钳、解剖刀、骨凿、钻针、根管治疗器械等凡是破坏口腔软组织和骨组织的器械;银汞充填剂、塑料器械等与组织直接接触的材料应按照“去污染—清洗—消毒”的程序进行。

  灭菌方法及程序:洁牙手柄、高速涡轮手机在每位患者使用后应继续运转20~30s,以排出手机内部水、气,同时也能将手机轴承、气路和水路的污染物排出。每次治疗后,凡是直接接触破损黏膜,带有血液污染的器械用后立即进行表面消毒,流动水清洗,清洗完毕后送高压蒸汽灭菌,并分别包装、备用,使用前开封。凡是接触病人伤口和血液的器械,先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后再清洗,然后灭菌。

  (2)需消毒的器械与材料:技工材料、牙模、咬合器、固定或活动修复体、正畸用具等。

  消毒方法:技工材料等各种正畸用具在使用前应用流动水清洗后,再浸泡于250mg/L含氯消毒剂中30min,在置于病人口腔内之前再次进行清洗和消毒。

  (3)一次性口腔医疗用品:一次性口腔器械盒、漱口杯、注射器、口镜、镊子、探针、小毛刷、强力吸引器、吸唾器等,用后置入黄色医疗废物袋内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废弃的针头、手术刀片等锐器,用后应置于防刺穿的锐器盒中,固体废弃物置于坚固的双层黄色塑料袋内密闭运送。

  3、加强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实行标准预防隔离原则,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对病人和医务人员均采取有效的保护性措施。为有效隔绝皮肤与病人唾液、血液及病原微生物的直接接触,医务人员手的防护极为重要,工作人员在进行诊疗操作时应戴手套,并在下一位病人治疗前更换手套,操作后脱掉手套洗手、肥皂冲洗。必要时可用手消毒剂,常用的有5000mg/L碘伏溶液或75%乙醇溶液。如发生锐器刺伤立即清洗、消毒,必要时包扎。诊疗时工作人员应戴口罩、帽子、必要时戴眼罩,预防感染性气溶胶吸入和污染。

  4、改善口腔门诊诊疗环境口腔门诊室内要保持清洁,每个工作日结束后用紫外线照射1h,并保持通风良好。治疗台在治疗每位病人后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综合治疗椅表面及在诊治过程中被病人血液、唾液或其他分泌物污染的工作台,在治疗结束后用500~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必要时可使用一次性椅套。诊室内应划分为消毒区、清洁区、污染区,病人就诊流程力求合理和安全。设立独立的清洗消毒室,采取由污到洁的流水作业方式。

  5、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定期对口腔科环境卫生学、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效果、使用中消毒液进行定期监测,每季对口腔门诊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进行细菌监测。灭菌后物品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消毒物品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消毒剂生物监测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灭菌剂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含氯消毒剂化学监测每日1次,戊二醛每周1次化学监测,紫外线灯每半年测定1次照射强度,低于70μw/cm 2及时更换。各项监测如一项不合格要及时查找原因,采取有效措施,直至监测合格。同时各项监测必须详细记录备案。

篇3:口腔科预防感染管理措施

口腔科预防医院感染管理措施

  1、规范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一套用品只限于一个患者使用,无菌物品即开即用,用后及时回收,并严格按医疗废物分类要求进行分类、收集,统一处理。

  2、耐高温高压器械:每次使用后置于500mg/L有效含氯消毒液中加盖消毒30min,然后彻底清洗,再于流动水下冲洗干净,然后晾干,最后进行独立包装,统一送供应室进行高压灭菌。

  3、高速手机部件、低速手机部件:每次使用后要继续运转20~30s,以排出内腔水和气,同时也能将进入轴承、气路的污染物自然排除,然后再进行清洁,抹干,送供应室进行灭菌。

  4、不耐高温高压的器械:采用2%戊二醛浸泡灭菌处理。浸泡时间规定>10h,物品必须完全浸没,并登记浸泡的起始时间,器械从消毒液中无菌取出,用无菌蒸馏水冲洗干净后再使用,或者用无菌纱布抹干后置于无菌容器中备用。

  5、消毒浸泡液管理:全部消毒、灭菌浸泡液均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定期更换,每天监测消毒液浓度,每个容器均要贴上消毒液名称、浓度、有效使用时间,并设立登记本,对每次更换时间、每天监测所得消毒液的浓度、每次浸泡物品的起始时间均要进行登记。

  6、修复技工室物品管理:修复技工室的印模、蜡块、石膏模型及各种修复体,每次使用后均置于500mg/L含氯消毒液中浸泡消毒30min后,流动水下清洗干净,晾干,放于清洁容器中保存备用。

  7、环境管理:针对气、水枪、高速涡轮机钻使用时,对环境中空气和物品造成的污染比较严重,以及用后的器械粘有血液、唾液、分泌物等,是细菌繁殖的重要培养基的原因。要求护士要及时回收医生使用后的器械,并于室内安装符合要求的紫外线消毒灯,每天进行消毒,并登记;环境表面每天工作结束后,对每个诊疗单元,以及在诊疗过程中,被患者血液、唾液或其他分泌物污染的工作台面等均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每周另再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洁消毒。

  8、防护管理:为了更好地保护医患双方,防止交叉感染,在可能接触血液、被血液污染的唾液或口腔黏膜时,医生必须戴乳胶或乙烯基手套。诊治每例病人前须洗手和更换新手套,医生在诊疗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和帽子,必要时戴防护镜,在操作时被液体污染或沾湿时立即更换,防护镜则先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毛巾擦净,再用清洁剂洗涤。

  9、手部清洁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能去除手上大部分暂留的微生物,规范的洗手可以防止医源性交叉感染,因此要求医生在为每位病人诊治前后或手直接接触可能被血液、唾液、呼吸道分泌液污染的物品后,必须进行常规的洗手;在诊疗操作过程中手套穿孔而致手部污染时,应及时脱去手套,用肥皂于流动水下洗手,每次洗手时间约为2min。如为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洗手后必须再用5000mg/L碘伏消毒液搓洗5min,最后用流动水洗净。

  10、医疗废物管理:口腔科内所产生的医疗废物均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进行严格分类。血液和吸引的液体直接排入污水处理系统;废弃的针头、刀片、玻板等锐利器械放入符合标准的利器械盒中,感染性废物放入符合标准的黄色胶袋内,每天一次由专人封闭送废物回收间,再送至指定合格的医疗废物处理部门作无害化处理。

  11、加强监控:院内感染控制管理小组每季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对口腔科进行消毒、灭菌质量等工作进行相关项目的微生物监测,如:空气、物表、无菌物品、无菌浸泡液、工作人员手的细菌培养等,以及随时检查无菌操作的执行情况,并将监测、检查结果及时向口腔科进行反馈,每季一次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和提出整改措施。

篇4:院内感染管理小组工作制度

院内感染管理小组工作制度

  一、院内感染管理小组组织形式

  1.为了规范本院医护人员的操作程序,严格执行医疗和护理系列的规章制度,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在副院长领导下开展工作,由护士长、科主任及部份业务骨干组成。

  2.除各科室日常业务工作外,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定期组织实施并开展检查、督导工作。

  3.小组采取现场自查与他查、总结与分析、批评与表扬、惩罚与鼓励相结合的工作方式。

  二、院内感染管理小组主要工作任务:

  1.草拟、制定、修改控制院内感染规范、院内感染的措施及有关规章制度。

  2.组织讨论并决定建立感染控制的监测方法。

  3.研究院内感染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奖惩办法及控制感染改进工作的具体措施。

  4.负责对控制感染管理人员、医生和护理人员的培训和宣传教育工作。

  三、预防院内感染措施:

  1.各科室加强对院内感染的控制,提高医疗卫生人员的认识,从思想上重视消毒工作,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2.负责对全院的消毒技术指导和监督工作,按时对临床科室进行消毒液及物体表面的监测,对急诊室、抢救室、观察室、手术室、供应室、妇产科、接生室、换药室、治疗室、注射室、无菌间定期进行空气消毒,按规定表格填写并做好记录。

  3.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各类物品均应按无菌、清洁、污染分类定位放置,无菌物品应有明显标记,并注明消毒日期;供应室每日用指示带对高压灭菌效果进行监测,并做好记录。

  4.注射必须一人一针一管,用后的注射器及针头在科室内用消毒液浸泡半小时后方可送回供应室处理;凡破伤风、气性坏疽、绿脓杆菌污染的敷料应当全部烧毁。

  5.做好终末消毒,凡出院、转院及死亡病人的床旁及区域必须用消毒药液擦洗或喷撒。

  6.严格执行手术室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树立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严格无菌技术,操作细致、轻巧、准确。合理使用抗生素,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各种并发感染。

  7.各科室如出现院内感染,应当及时向院内感染管理小组报告;院内感染管理小组对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经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决。

篇5:十项卫生保健制度(幼儿园)

  幼儿园十项卫生保健制度

  一. 生活制度:

  合理的生活制度是保证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要根据本月年龄幼儿生理特点,合理地安排他们一天的生活内容。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及根据季节特征,订出具体一日生活作息制度,要注意动静结合,要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以及各项活动的内容,并提出质量指标。要求作到:

  1. 幼儿两餐间隔时间不得少于3小时。

  2. 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情况下,每天不得少于3小时。

  3. 幼儿睡眠时间昼夜共计不得少于或超过12小时到12小时半。

  4. 作息时间表:

  7:40~8:00 晨间接待

  8:00~8:40 晨间锻炼

  8:40~8:55 早操

  8:55~9:15 生活活动(点心,盥洗)

  9:15~9:45 学习活动

  9:45~10:35 自由活动角落活动生活活动

  10:35~11:00餐前准备

  11:00~12:10午餐,餐后活动

  12:10~2:30 午睡

  2:30~2:50 生活活动

  2:50~3:00 午操

  3:00~3:20 生活活动

  3:20~3:50 学习活动

  3:50~4:30 特色活动,角色活动

  4:30~5:00 离园准备

  二. 幼儿饮食制度。

  (一) 饮食管理

  1. 幼儿的伙食应有专人负责,民主管理建立膳管会(园领导,

  炊事员,保健人员,保教人员)定期开会,研究伙食问题。

  2. 伙食费要专款专用,精打细算,合理使用。

  3. 准确掌握幼儿出勤人数,做到每天按人按量供应主副食,不吃隔日剩菜剩饭。

  4. 教职工(包括炊事员)伙食和幼儿伙食要严格分开,不允许侵占幼儿伙食。

  5. 保健人员要定期计算幼儿的进食量,营养员,作为营养分析,并要保证儿童的蛋白质摄入量。

  6. 按时开饭,要保证儿童愉快进餐,时间不能少于20~30分钟,保证儿童每人吃饱吃好。

  7.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制定合适的食谱,使儿童能吃到各种各样的食物,以保证得到各种营养素和足够的热量。

  8. 加强体弱儿的饮食管理,为患病幼儿做病号饭。

  (二) 饮食卫生

  1. 要保持厨房的清洁,经常清扫,做到每日一小扫,每周一大扫。

  2. 食堂要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厨房用具、刀、菜饭、盆、筐、抹布等要做到生熟分开,洗刷干净,食具一餐一消毒。

  3. 不买,不加工腐烂变质食物,买来的熟食加热处理后再吃,预防食物中毒及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4. 要培养儿童不偏食,不吃零食的良好习惯。

  5. 水果要洗净削皮后再吃。

  6. 搞好儿童进食卫生,饭前工作人员及儿童都要用肥皂,流动水洗干,饭桌要用过氧乙酸消毒。

  7. 炊事员要坚持上灶前洗手,入厕所前脱工作服,使用后肥皂洗手。

  三. 体格锻炼制度

  1. 有组织地经常开展适合幼儿特点的游戏及体质活动,幼儿每天做1~2次体操或活动性游戏。

  2. 在正常天气下,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每天坚持二小时以上户外活动,寄宿制的幼儿不少于三小时,并加强冬季体育锻炼。

  3. 充分利用本园的环境条件,利用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有计划地锻炼儿童体格。

  4. 锻炼应适合年龄组的特点,要循序渐进,并考虑运动项目与运动量,对各别体弱的幼儿给予特殊的照顾。

  四. 健康检查制度

  (一) 入园检查

  1. 新生入园前必须到市妇保院进行全身体格检查(包括化验肝功能,血色素)。如有传染病接触史,须待检疫期后无症状才可入园,同时了解幼儿疾病史,传染病史,过敏史,家庭史和生活习惯等。

  2. 园工作人员参加工作前必须进行体检,包括胸部X光线透视、肝功能及常规检查,健康检查合格,并且无严重生理缺陷者方可就职。

  (二) 定期体检

  1. 幼儿每年体检一次,每半年测身高体重一次并做好记录,进行健康分析、评析、疾病统计,及矫治缺陷,每个入园幼儿建立健康档案。

  2. 工作人员每年全面体检一次,发现肝炎或其他传染病者必须立即离职治疗,待痊愈后,持县市以上医疗保健单位的健康证明方可恢复工作。患慢性痢疾,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滴虫性阴道炎,化脓性皮肤病,麻风病,结核病,精神病等保教人员应调离工作。

  3. 坚持晨检及全日健康观察,认真做好一摸(有无发热),二看(咽部,皮肤,精神),三问(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四查(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五. 卫生消毒及隔离制度

  (一) 环境卫生

  1. 建立健全室内外环境清扫制度,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每月彻底扫,分片包干,定人,定点,定期清除垃圾,每月检查评比项。

  2. 幼儿教玩具,要保持清洁,保健医生和助理教师每周五下午做好消毒,清洗工作。

  3. 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冬天也要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室内有防蚊济,防暑设备。

  4. 厕所清洁通风,助理教师每日打扫并消毒二次(中午,放学前各一次)。

  (二) 个人卫生

  1. 幼儿每人一巾一杯,日常生活用品专人专用,做好消毒工作。

  2. 幼儿饭前便后要洗手,用流动水或干净水洗手和洗脸,经常保持清洁。

  3. 饭后漱口,教育幼儿养成早晚刷牙的习惯。

  4. 寄宿制幼儿每周洗头1次,根据季节定期洗澡,夏季天天洗,春末秋初隔天洗1次,冬季每周2次。

  5. 要求幼儿每周剪指甲1次,每天带干净的小手绢。

  6. 寄宿制幼儿每天洗脚,洗屁股。

  7. 要求儿童服装整洁,寄宿制幼儿冬季内衣隔天换1次,夏季背心,裤叉天天换,勤晒被褥,床单每月洗一次。

  8. 保护幼儿视力,室内要注意采光,损坏灯具等要及时修理,与幼儿无关的电视节目一律不看,每次时间不超过20分钟,幼儿与电视机的距离2米以上。

  9. 工作人员要仪表整洁,勤洗头,洗澡,剪指甲,做到四洗手(进园后洗手,饭前便后洗手,给孩子开饭前及削水果前洗手,倒尿桶,纸筐后洗手)。

  10. 检查评比条件:

  检查人员:协助园长,保健医生,年级组长,助理教师代表。

  评比条件:○1室内干净、整齐。

  ○2无纹理,无死角、房顶、墙角无蜘蛛网。

  ○3厕所干净,无味。

  ○4水杯、茶杯等,梳子干净。

  ○5床铺整洁。

  ○6幼儿个人卫生好,手脚指甲及时剪。

  ○7环境卫生好,清洁整齐。

  (三) 消毒隔离制度

  1. 有专用保健室,观察床,保健室用品专用。

  2. 幼儿及工作人员患传染病立即隔离治疗,所在班彻底消毒,患者待隔离期满痊愈后,经医生证明方可回园。

  3. 对患儿专人护理,仔细观察,按时服药和喂饭。

  4. 对患传染病的幼儿所在班和与传染病口患者接触过的幼儿进行检疫、隔离、观察,检疫期间不收新儿童,幼儿不混班,不串班,检疫期满后无症状者方可解除隔离。

  5. 工作人员家中及幼儿家中发现传染病人时应报告园领导,采取必要措施。

  6. 消毒工作具体安排。

  ○1三餐碗筷洗净后,放入高压蒸汽机里消毒。每餐饭前20分钟,先用干净水清洁餐桌,再用0.2%过氧乙酸消毒。

  ○2开水杯每天洗净后消毒1 次。

  ○3脸巾、餐巾每次用后消毒。

  ○4洗屁股、洗脚毛巾每天煮沸消毒。

  ○5洗脚桶编号,并每周消毒1次,厕所每日消毒2次。

  ○6每周五下午用0.2%的过氧乙酸消毒玩具。

  ○7每2周用紫外线消毒图书及午睡室、活动室1次。

  ○8寄宿制卧室定期给幼儿睡后熏醋1次。

  六. 预防疾病制度

  1. 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做好经常性的疾病预防工作。

  2. 预防接种过卡率百分之百。

  3. 及时了解疫情,发现传染病及时报告,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实行及时正确的检疫措施,对所在的班级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对接触传染病的儿童立即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并按各种传染病规定的检疫期进行检疫,检疫期间不办理入园和转园手续。积极采用各种办法,防治疾病,降低发病率。

  4. 加强体格锻炼,增强幼儿体质,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在传染病流行期间,不带幼儿到公共场所。

  七. 幼儿安全制度

  (一) 预防烫伤

  1. 幼儿洗手、洗澡、洗脚、洗头前,教师先试水温,调节好后适宜再洗。

  2. 热汤、热粥等食物,温度适宜再端入班中,并放在安全的地方,不要放在幼儿饭桌上或附近的地上,分发食品不要越过幼儿头顶传递,要从侧面送到幼儿面前。

  3. 教师提出水壶或保温桶均要加盖,要注意周围的孩子。

  4. 幼儿不得出入厨房,不得接近有火、有电、有煤气、有热水的地方。

  (二) 预防外伤

  1. 教育幼儿不打闹,更不能拿着玩具或树枝等投掷、抡打,学会保护自己,同时也不伤着别人。

  2. 教育幼儿不以小刀,玻璃片等危险物品做玩具,晨、午、晚检时,注意发现幼儿衣袋里有无不安全物品。

  3. 教育幼儿不要背着手走路,以免失去平衡,摔伤面部,体育锻炼或户外活动时,不要穿硬皮鞋。

  4. 幼儿在大型玩具上活动,教师要注意照顾保护,户外活动时,孩子均要在教师的视眼中。

  5. 教育儿童不要爬到窗台及楼道栏杆上游戏或向下张望,以免发生摔伤事故。

  6. 每月检修大型玩具,发现损坏及时修理,修好之前停止使用。

  7. 对儿童不要拖、拉、抻、拽,防止发生关节脱臼。

  (三) 预防药物中毒

  1. 班上不得存放过氧乙酸、泡腾片 等有腐蚀性物品,对上述物品,保健室应采取用多少泡多少,助理教师用完有剩余及时送回保健室。

  2. 幼儿内服药由保健医生按顿送到班上服用。

  (四) 预防异物进入耳、鼻及器管

  1. 教育儿童不要把纸团,扣子等塞到鼻、耳里,也不要把扣子,别针放在嘴里。

  2. 幼儿哭泣时不要吃东西。

  (五) 预防幼儿遗失

  1. 传达室门卫注意随时关好大门,防止幼儿出走。

  2. 外出活动时,教师随时清点人数。

  3. 交接班时,交清幼儿人数。

  4. 日托教师下班时,将尚未接走的幼儿交到值班老师手中,并写好名单。

  八. 卫生保健登记,统计制度

  建立健全各种记录,登记,统计制度,一般有以下几种记录表簿:出勤登记表;传染病登记表;疾病登记表;晨检检查记录表;预防接种记录表;体弱儿童管理记录表;矫治记录表;膳食调查记录表;意外事故登记簿;家长簿;安全检查记录表等。

  卫生统计要求做好:体格检查登记表;营养分析;出勤率;各种常见病患病率;传染病的发病率等统计工作。

  九. 家园联系制度

  1. 保健室客有幼儿家长名册,联系电话,有事及时和家长联系。

  2. 各班教师利用接送幼儿的时间及家长联系簿、电话、家访等多种方法,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争取家长配合,支持幼儿园各种工作。

  3. 定期出板报,经常利用卫生宣传窗向家长宣传幼儿卫生保健知识,耐心解答家长提出的有关卫生保健方面的问题。

  4. 向家长发布每周食谱,每月伙食收支情况,体格检查及教学情况,争取家长配合和谅解。

  5. 每学期召开家长会1~2次,对家长介绍情况,与家长交流意见等。

  6. 各班的“家长园地”做到一月更换一次。

  7. 卫生宣传内容

  ○1幼儿正常生长发育情况。

  ○2幼儿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卫生要求。

  ○3幼儿文化、卫生习惯的培养。

  ○4各种传染病的预防知识。

  ○5常见病、季节多发病的防病知识。

  ○6利用大自然因素:日光、空气和水锻炼的卫生要求。

  ○7饮食卫生,营养卫生知识(冬春季节注意侧重营养,夏秋季节侧重饮食卫生知识)。

  十.体弱儿管理制度

  1. 体弱儿管理范围

  ○1贫血、血色素低于11克者。

  ○2佝偻病活动期。

  ○3先天性心脏病。

  ○4体重不增,体重在均值减2个标准差以下。

  ○5特殊残疾及特殊疾病。

  ○6严重食欲低下,与同龄比较,饭量小于2/3以上者。

  ○7重症多汗,睡眠枕湿。

  2. 对每个体弱儿进行专案管理,并对管理情况做必要的记录。

  3. 向家长了解体弱儿情况,共同分析,制定管理措施。

  4. 对体弱儿进行定期检查和观察,及时掌握病情变化或康复情况。

  5. 体弱儿管理有保健医生及各班教师共同负责。

  6. 对康复儿及时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