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感染管理制度

门诊感染管理制度

门诊感染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有关规定。

  2、肠道门诊执行《肠道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3、一律使用一次性注射用品,用后统一回收。

  4、门诊体温计按规定消毒。

  5、压舌板采用一人一用一灭菌,用后统一由供应室回收。

  6、建立日常清洁制度。

  7、各诊室要有流动水洗手设备。

  8、门诊各治疗室均应有紫外线灯管,每天照射一次。

  9、各科室桌、椅、床、地面、窗台用清水擦拭每日一次,有污染时用500mg/l含氯制剂擦拭。

Editor:爱拾贝 www.aishibei.com

篇2: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1、严格遵照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到指定隔离室诊治,并做好必要的隔离和消毒。

  2、所有诊室必须设置流动水洗手设备,紧急情况下配备手消毒液进行手消毒。

  3、各诊室应定时通风,诊疗桌、诊疗椅、诊疗床等每天清洁,被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进行擦拭消毒处理。

  4、与病人皮肤直接接触的诊疗床单、诊疗巾要一人一用一消毒。听诊器每天由医生用75%酒精进行擦拭消毒;血压计袖带每周由护士用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处理。

  5、所有急救器材必须在灭菌的有效期内使用。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并且清洁保存。

  6、病人使用的吸氧装置、氧气湿化瓶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后立即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并干燥保存。湿化瓶应每日更换湿化液。

  7、各种无菌包及无菌容器中的消毒液,由专人负责定期灭菌或更换。碘酒、酒精等消毒液应密闭存放,每周更换二次,容器每周灭菌二次;2%的戊二醛使用效期不得超过二周;无菌包有效期不得超过7天;取用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持物钳或持物镊,持物钳或持物镊应与容器配套,手持部分应在罐外,浸泡于消毒液中,浸泡液的高度为无菌钳轴节以上2处,浸泡液每日添加,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开启的无菌敷料罐等应每日更换。

  8、所有工作人员在接诊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并做好自我防护。每次诊疗操作前后必须认真洗手、戴口罩。

  9、传染病门诊(肝炎、肠道门诊等)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做到诊室、人员、时间、器械固定。传染病患者离开诊室后,应视传染情况选择相对应的终末消毒措施。

  10、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的处理按《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规定收集、转运,禁止与生活垃圾混放。

篇3:化验室感染管理制度

化验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工作人员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口罩、手套。

  二、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用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每位病人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

  四、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使用后的废弃物品,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五、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应分类处理(焚烧、入污水池、消毒或灭菌)。

  六、报告单应消毒后发放。

  七、检验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手,毛巾专用,每天消毒。

  八、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医院报告。

篇4:口腔科预防医院感染控制对策

口腔科预防医院感染控制对策

  1、建立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制定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建立由科室主任及本科兼职医院感染监控医师、护士组成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在科主任领导下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并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要求,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口腔科感染特点,为有效预防血源及非血源性疾病传播,制定口腔科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制度,并严格执行。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组织本科室人员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制度、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学习,督促本科室医护人员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在工作中强调双向防护,加强隔离措施,严格诊室环境的消毒,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加强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对口腔诊疗器材消毒、清洗、灭菌的规范化管理是提高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

  2、口腔科重复使用医疗器材的消毒与灭菌:

  消毒灭菌原则:

  所有器械消毒灭菌应按照去污染—清洗—消毒灭菌。只与皮肤接触或被感染性气溶胶污染的进行消毒处理,可使用中效消毒剂如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或浸泡。凡是穿破组织或接触黏膜的器械都应按照消毒—流动水冲洗——高压灭菌的程序进行灭菌前处理和彻底灭菌。

  (1)口腔器械按照危险程度、材质的不同进行不同的处理。高危险物品必需灭菌处理。中、低危险物品采用中效以上消毒剂处理。

  需灭菌的器械与材料:手机、车针、牙钳、解剖刀、骨凿、钻针、根管治疗器械等凡是破坏口腔软组织和骨组织的器械;银汞充填剂、塑料器械等与组织直接接触的材料应按照“去污染—清洗—消毒”的程序进行。

  灭菌方法及程序:洁牙手柄、高速涡轮手机在每位患者使用后应继续运转20~30s,以排出手机内部水、气,同时也能将手机轴承、气路和水路的污染物排出。每次治疗后,凡是直接接触破损黏膜,带有血液污染的器械用后立即进行表面消毒,流动水清洗,清洗完毕后送高压蒸汽灭菌,并分别包装、备用,使用前开封。凡是接触病人伤口和血液的器械,先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后再清洗,然后灭菌。

  (2)需消毒的器械与材料:技工材料、牙模、咬合器、固定或活动修复体、正畸用具等。

  消毒方法:技工材料等各种正畸用具在使用前应用流动水清洗后,再浸泡于250mg/L含氯消毒剂中30min,在置于病人口腔内之前再次进行清洗和消毒。

  (3)一次性口腔医疗用品:一次性口腔器械盒、漱口杯、注射器、口镜、镊子、探针、小毛刷、强力吸引器、吸唾器等,用后置入黄色医疗废物袋内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废弃的针头、手术刀片等锐器,用后应置于防刺穿的锐器盒中,固体废弃物置于坚固的双层黄色塑料袋内密闭运送。

  3、加强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实行标准预防隔离原则,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对病人和医务人员均采取有效的保护性措施。为有效隔绝皮肤与病人唾液、血液及病原微生物的直接接触,医务人员手的防护极为重要,工作人员在进行诊疗操作时应戴手套,并在下一位病人治疗前更换手套,操作后脱掉手套洗手、肥皂冲洗。必要时可用手消毒剂,常用的有5000mg/L碘伏溶液或75%乙醇溶液。如发生锐器刺伤立即清洗、消毒,必要时包扎。诊疗时工作人员应戴口罩、帽子、必要时戴眼罩,预防感染性气溶胶吸入和污染。

  4、改善口腔门诊诊疗环境口腔门诊室内要保持清洁,每个工作日结束后用紫外线照射1h,并保持通风良好。治疗台在治疗每位病人后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综合治疗椅表面及在诊治过程中被病人血液、唾液或其他分泌物污染的工作台,在治疗结束后用500~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必要时可使用一次性椅套。诊室内应划分为消毒区、清洁区、污染区,病人就诊流程力求合理和安全。设立独立的清洗消毒室,采取由污到洁的流水作业方式。

  5、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定期对口腔科环境卫生学、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效果、使用中消毒液进行定期监测,每季对口腔门诊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进行细菌监测。灭菌后物品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消毒物品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消毒剂生物监测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灭菌剂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含氯消毒剂化学监测每日1次,戊二醛每周1次化学监测,紫外线灯每半年测定1次照射强度,低于70μw/cm 2及时更换。各项监测如一项不合格要及时查找原因,采取有效措施,直至监测合格。同时各项监测必须详细记录备案。

篇5:口腔科预防感染管理措施

口腔科预防医院感染管理措施

  1、规范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一套用品只限于一个患者使用,无菌物品即开即用,用后及时回收,并严格按医疗废物分类要求进行分类、收集,统一处理。

  2、耐高温高压器械:每次使用后置于500mg/L有效含氯消毒液中加盖消毒30min,然后彻底清洗,再于流动水下冲洗干净,然后晾干,最后进行独立包装,统一送供应室进行高压灭菌。

  3、高速手机部件、低速手机部件:每次使用后要继续运转20~30s,以排出内腔水和气,同时也能将进入轴承、气路的污染物自然排除,然后再进行清洁,抹干,送供应室进行灭菌。

  4、不耐高温高压的器械:采用2%戊二醛浸泡灭菌处理。浸泡时间规定>10h,物品必须完全浸没,并登记浸泡的起始时间,器械从消毒液中无菌取出,用无菌蒸馏水冲洗干净后再使用,或者用无菌纱布抹干后置于无菌容器中备用。

  5、消毒浸泡液管理:全部消毒、灭菌浸泡液均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定期更换,每天监测消毒液浓度,每个容器均要贴上消毒液名称、浓度、有效使用时间,并设立登记本,对每次更换时间、每天监测所得消毒液的浓度、每次浸泡物品的起始时间均要进行登记。

  6、修复技工室物品管理:修复技工室的印模、蜡块、石膏模型及各种修复体,每次使用后均置于500mg/L含氯消毒液中浸泡消毒30min后,流动水下清洗干净,晾干,放于清洁容器中保存备用。

  7、环境管理:针对气、水枪、高速涡轮机钻使用时,对环境中空气和物品造成的污染比较严重,以及用后的器械粘有血液、唾液、分泌物等,是细菌繁殖的重要培养基的原因。要求护士要及时回收医生使用后的器械,并于室内安装符合要求的紫外线消毒灯,每天进行消毒,并登记;环境表面每天工作结束后,对每个诊疗单元,以及在诊疗过程中,被患者血液、唾液或其他分泌物污染的工作台面等均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每周另再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洁消毒。

  8、防护管理:为了更好地保护医患双方,防止交叉感染,在可能接触血液、被血液污染的唾液或口腔黏膜时,医生必须戴乳胶或乙烯基手套。诊治每例病人前须洗手和更换新手套,医生在诊疗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和帽子,必要时戴防护镜,在操作时被液体污染或沾湿时立即更换,防护镜则先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毛巾擦净,再用清洁剂洗涤。

  9、手部清洁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能去除手上大部分暂留的微生物,规范的洗手可以防止医源性交叉感染,因此要求医生在为每位病人诊治前后或手直接接触可能被血液、唾液、呼吸道分泌液污染的物品后,必须进行常规的洗手;在诊疗操作过程中手套穿孔而致手部污染时,应及时脱去手套,用肥皂于流动水下洗手,每次洗手时间约为2min。如为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洗手后必须再用5000mg/L碘伏消毒液搓洗5min,最后用流动水洗净。

  10、医疗废物管理:口腔科内所产生的医疗废物均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进行严格分类。血液和吸引的液体直接排入污水处理系统;废弃的针头、刀片、玻板等锐利器械放入符合标准的利器械盒中,感染性废物放入符合标准的黄色胶袋内,每天一次由专人封闭送废物回收间,再送至指定合格的医疗废物处理部门作无害化处理。

  11、加强监控:院内感染控制管理小组每季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对口腔科进行消毒、灭菌质量等工作进行相关项目的微生物监测,如:空气、物表、无菌物品、无菌浸泡液、工作人员手的细菌培养等,以及随时检查无菌操作的执行情况,并将监测、检查结果及时向口腔科进行反馈,每季一次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和提出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