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一)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l、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二)标准预防的措施

  l、洗手: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不论其是否戴手套,都必须洗手。遇有下述情况必须立即洗手:摘除手套后(接触病人前后)可能污染环境或传染其他人时。

  2、戴手套:接触病人的上述物质及其污染物品时,接触病人黏膜和非完整皮肤前均应戴手套;对病人既接触清洁部位,又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

  3、上述物质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口罩,并穿防护衣,以防止医护人员皮肤、黏膜和衣服的污染。

  4、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应进行清洁和适当消毒。

  5、污染的床单及时处理,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与黏膜,以防污染衣物及微生物传播。

  6、锐利器具和针头应小心处理,以防刺伤。

  7、医护人员进行各项医疗操作、清洁及环境表面消毒时,应严格遵守各项

  操作规程。

  8、污染环境或不能保持环境卫生的病人应隔离。

  (三)医护人员的防护要求

  1、基本防护:

  防护对象;在医疗中从事诊疗活动的所有医、护、技人员。

  着装要求: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口罩、工作鞋。

  2.加强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护人员,传染病流行期的发热门诊的工作人员;转运疑似或临床诊断传染病的医护人员和司机。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使用以下防护用品:

  隔离衣:进入传染病区时;

  防护镜:有体液或其他污染物喷溅的操作时;

  外科口罩:进入传染病区时;

  手套:操作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或破损皮肤黏膜的操作时;

  面罩:有可能被病人的体液喷溅时;

  鞋套:进入传染病区时。

  3.严密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对传染病尸体进行解剖的医务人员。

  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应使用面罩

爱拾贝-www.aishibei.com

篇2:厂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厂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一、目的:建立设备维护保养标准,使设备安全正常运行,以满足生产需要。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厂生产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三、责 任 者:

  1 本厂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对全厂各部门设备维护保养工作进行检查、监督、考评与管理。

  2 车间主任和设备员(或各科室主管人员)负责对本部门的设备维护保养工作进行检查和考评。

  3 班组长和班组设备员,负责对本班组设备维护保养工作进行检查和考核。

  4 操作人员(包括机、电、仪维修人员)负责自己操作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四、正  文:

  1 对所有的设备都要实行以操作人员为主,机、电、仪维修人员相结合的包机包修制。设备归谁操作,由谁维护。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2 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必须贯彻“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专业管理和员工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包机人员对自己负责的设备要做到正确使用、精心维护,使设备保持完好状态,不断提高设备完好率和降低泄漏率。

  3 设备使用单位负责起草设备操作维护保养规程,并报设备管理部门审批。厂部批准后,使用单位应按规程严格执行,不得擅自改变。如需更改,必须报设备部门批准备案。

  4 车间要定期组织操作人员学习设备操作和维护保养规程,进行“三会”教育(即会使用、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经理论和实际操作技术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操作。对主要设备的操作人员,要求做到相对稳定。

  5 操作人员必须做到下列主要工作:

  5.1 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设备的启动运行和停机。

  5.2 严格执行工艺规程和巡回检查制度,按要求对设备工作状况(温度、压力、震动、异响、油位、泄漏等)进行巡回检查、调整并认真填写运行记录,数据要准确。严禁设备超压、超温、超速、超负荷运行。

  5.3 操作人员发现设备出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查找原因,及时消除,对不能立即消除的故障要及时反映。在紧急情况下(如有特殊声响、强烈振动、有爆炸、着火危险时),应采取果断措施,甚至停机处理。并随即通报班组、车间领导和有关部门。在原因没查清,故障没有排除的情况下,不得盲目启动,并将故障做好交班记录。

  5.4 认真做好设备润滑工作,坚持“五定”、“三级过滤”。即五定:定人、定点、定质、定量、定时。三级过滤:油桶、油壶、注油点,每倒换一次容器,都必须进行过滤。

  5.5 对本岗位内的设备(包括电机)、管道、基础、操作台及周围环境,要求班班清扫,做到沟见底、轴见光、设备见本色。环境干净、整齐、无杂物,搞好文明生产。

  5.6 及时清除本岗位设备、管道的跑、冒、滴、漏,努力降低泄漏率。操作人员不能清除的泄漏点,应及时通知机修人员清除。

  5.7 严格执行设备运行状态记录,记录内容包括:(1)、设备运行情况。(2)、发生的设备故障。(3)、存在问题及处理情况。(4)、设备卫生及工具交接情况。(5)、注意事项。

  5.8 设备停机检修时,应积极配合机修人员完成检修工作,参加试车验收。

  6 机、电、仪维修人员,必须做好下列主要工作:

  6.1 定时对分管设备进行巡回检查(每日1~2次),主动向操作人员了解设备运行情况,

  及时消除设备缺陷,并作好记录。对一时不能处理的故障应及时向车间设备维修人员反映。按车间安排执行。

  6.2 指导和监督操作人员正确使用和维护设备,检查设备润滑情况,发现违章操作应立即予以纠正,对屡教不改者,应向车间主任报告给予处理。

  6.3 设备维修人员定期对电器仪表及配电进行清扫,保证电器仪表灵敏可靠。

  6.4 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维修任务。

  6.5 设备发生临时故障时要随叫随到,积极进行检修。

  7 对本岗位范围内的闲置、封存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

  五、检查:

  1 检查制度的实施情况和设备实际保养状况。

  2 按厂部对车间、车间对班组、班组对个人三级进行按月考核,并给予相应的奖罚

篇3: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为加强临床检验“危急值”的管理,确保"危急值"及时反馈,保证医疗安全,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请各科室遵照执行。

  “危急值”是指检验结果与正常参考范围偏离较大,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的生命,否则就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时机,甚至危及生命。

  各医技科室在确认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后,应立即报告患者所在临床科室,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并填写《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登记本》,详细记录检验日期、患者姓名、住院号、病床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复查结果、临床电话、临床联系人、报告人等项目,并将检查结果发出。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并填写详细《临床科室危急值接收登记本》,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抢救病人生命,保障医疗安全。

  一、“危急值”报告程序

  1、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验)者首先要确认仪器、设备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核查检验标本是否有错,检验项目质控、定标、试剂是否正常,仪器传输是否有误。在确认检查(验)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需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人员“危急值”结果,并在《检查(验)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逐项做好“危急值”报告登记。

  2、临床检验科必须在《检查(验)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并简要提示标本异常外观性状,如溶血、黄疸、乳糜状等。

  3、记录应有以下内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临床诊断、申请医师、检验项目、检验结果、收到标本时间、报告时间、检验报告者、通知方式、接收医护人员姓名。

  4、对原标本妥善处理之后保存待查。

  5、各医技科室要在检查(验)报告“危急值”项目处加盖“危急值”提示章。临床检验科凡打印报告除加盖“危急值”提示章外,在项目结果后还有“HH”或“LL”的提示。

  6、各医技科室在对病人检查过程中发现急、危、重病人出现危急症状应立即启动急诊急救应急预案,并与临床医生、护士联系,采取紧急抢救措施。

  7、门诊检验报告“危急值”项目处加盖“危急值”提示章,门诊医生见到盖有“危急值”提示章的检验报告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时处理。

  8、临床科室人员在接到“危急值”报告电话后,应在临床科室《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做好记录,同时及时通知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做好下一步的救治工作。

  9、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应进一步对病人进行检查;如认为检验结果不符,应关注标本留取情况。必要时,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若该结果与临床相符,应在30分钟内结合临床情况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同时及时报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

  10、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需6小时内在病程记录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报告结果和所采取的相关诊疗措施。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落实情况,将纳入医院绩效考核。医技科室如未按要求向临床科室报告危急值结果,一次扣罚1分;临床科室未及时处理一次扣罚1分,病历无记录一次扣罚0.5分;《危急值报告登记本》登记不及时、漏登或缺项过多,扣0.5分。

  三、各临床、医技科室在实际诊疗工作,如发现所拟定“危急值”项目及“危急值”范

  围需要更改或增减,请及时与医务处联系,以便逐步规范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

  四、医院医疗管理职能部门应该定期检查和总结“危急值报告”的工作,每年至少要有一次总结,重点是追踪了解患者病情的变化,或是否由于有了危急值的报告而有所改善,提出“危急值报告”的持续改进的具体措施。

  五、在实验室操作手册中应包括危急界值实验的操作规程,并对所有与危急界值实验有关的工作人员,包括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临床检验的“危急值报告”作为医院管理评价的重要标准,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建立检验医师制。

  六、“危急值”报告项目及报告范围。

  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范围

  (一)、检验科

检验项目
白细胞计数
单位
109/L
低值
2.5
高值
30
备注
静脉血、末梢血

血红蛋白含量

g/L

50

200

静脉血、末梢血

血细胞比容


15

60

静脉血、末梢血

血小板计数

109/L

50
 
静脉血、末梢血

凝血活酶时间(PT)

S
 
30

抗凝治疗时

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S
 
70

静脉血

纤维蛋白原定量

g/L

1

8

血浆

酸碱度

PH

7.25

7.55

动脉血

二氧化碳分压

mmHg

20

70

动脉血

碳酸氢根

mmHg

15

40

动脉血

氧分压

mmHg

45
 
动脉血

血氧饱和度

%

75
 
动脉血

血钾

mmol/L

2.5

6.5

血清

血钠

mmol/L

120

160

血清

血氯

mmol/L

80

115

血清

血钙

mmol/L

1.6

3.5

血清

葡萄糖

mmol/L

2.2

22.2

血清

尿素

mmol/L
 
36

血清

肌酐

μmol/L
 
530

血清

胆红素

mmol/L
 
307.8

血清

淀粉酶

U/l
 
>正常参考值上限3倍以上

血清

细菌培养及药敏
   
培养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肠杆菌科细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
 

无菌部位标本细菌培养
   
血液、骨髓、脑脊液培养阳性
 

  (二)、功能科

  1、心脏停搏

  2、急性心肌缺血(不适宜平板)

  3、急性心肌损伤

  4、急性心肌梗死

  5、致命性心率失常

  (1)心室扑动、颤动

  (2)室性心动过速

  (3)多源性、ront型室性早搏

  (4)频发室性早搏并Q-T间期延长

  (5)预激伴快速心房颤动

  (6)心室率大于180次/分的心动过速

  (7)二度Ⅱ型及高度、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8)心室率小于45次/分的心动过缓

  (9)大于2秒的心室停搏

  (三)、CT室

  1、严重的颅脑血肿、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期

  2、硬膜下/外血肿急性期

  3、脑疝

  4、颅内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范围达到一个脑叶或全脑干范围或以上)

  5、液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除外复查病人)

  6、肺栓塞

  7、急性主动脉夹层

  8、消化道穿孔

  9、急性胰腺炎

  10、肝脾胰肾等腹腔脏器出血

  11、眼眶内异物

  (四)、放射科

  1、一侧肺不张

  2、气管、支气管异物

  3、液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大于50%以上)

  4、急性肺水肿

  5、心包填塞、纵隔摆动

  6、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7、食道异物

  8、消化道穿孔、急性肠梗阻(包括肠套叠)

  9、外伤性膈疝

  10、严重骨关节创伤:

  (1)脊柱骨折伴脊柱长轴成角畸形

  (2)多发肋骨骨折伴肺挫裂伤及或液气胸;

  (3)骨盆环骨折。

  (五)、超声科

  1、急诊外伤见腹腔积液,疑似肝脏、脾脏或肾脏等内脏器官破裂出血的危重病人

  2、大量心包积液,前壁前厚度大于等于3cm,合并心包填塞

  3、怀疑宫外孕破裂并腹腔内出血

  4、晚期妊娠出现羊水过少、心率过快

篇4:病区消毒隔离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

  1、病房内收住患者应按感染与非感染性疾病分别收治。

  2、医护人员应掌握标准防护要求,进入无菌区或执行无菌操作时,按规定着装;医务人员进入感染患者房间,应严格执行相应疾病的消毒隔离及防护措施,必要时穿隔离衣、戴手套等。

  3、病区设感染监测员,职责明确,负责对病区医务人员进行感染控制相关知识培训,督导检查相关措施的落实。

  4、严格执行手卫生相关规定。

  5、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抽血、输液操作时,应保证一人一巾一带,患者的床头柜用消毒液擦拭,做到一桌一巾,每日1-2次。病床湿式清扫,做到一床一巾,每日1-2次。

  6、无菌物品应专柜储存,与待消毒物品分区放置,标识明确;灭菌物品须注明消毒日期和有效期;打开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4小时,过期、失效物品应及时取出并重新消毒或更换,一次性物品一次性使用。

  7、患有肝炎、活动期结核及其他传染性疾病的护理人员不宜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待恢复正常后方可重新工作。

  8、需保护性隔离的患者,应优先做治疗护理工作;对实行床旁隔离的患者,后做治疗护理工作。

  9、患者的衣服、被单每周更换一次。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在规定地点清点更换下的衣物及床单元用品。

  10、病区垃圾分类管理规范,不得混放;各种医疗垃圾桶标识明确;医疗锐器处理规范,各种医疗废物按规定收集、包装、专人回收。

  11、各种诊疗护理用品用后按医院感染管理要求进行处理,特殊感染的患者采用一次性用品,用后装入黄色塑料袋内并粘贴标识,专人负责回收。

  12、患者的餐具、便器固定使用,特殊感染患者的排泄物及剩余饭菜,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13、病房及卫生间的拖把等卫生清洁用具,要分开使用,且标记清楚。用后消毒液浸泡,并清洗后晾挂备用。

  14、一般情况下,病房应适时开窗通风,每日至少2次,每次30分钟。地面湿式清扫,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发现明确污染时,应立即消毒。患者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均要进行终末消毒。

篇5:小学教师培训制度

  小学教师培训制度

  一、培训目标

  1、每个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2、进一步发展每个教师的个性特长,培育每个教师的教育、教学个性,力求每个教师创造出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

  3、掌握最前沿的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提高每个教师对教育教学专题的研究探索能力,提高每个教师的科研水平。

  5、在培训中建立健全本校的校本培训制度,使校本培训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

  二、培训内容

  1、最新的、最前沿的涉及到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的教育思想、理念、理论等。

  2、有利于促进学校课程改革、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教育教学经验。

  3、学科专业知识、基本技能。

  4、教育科研知识及能力培训。

  5、师德师风、未成年人保护等法纪知识。。

  6、现代教师基本功:普通话、信息技术、三笔字、简笔画、组织教学、教具制作等。

  7、关于健康心理、幸福人生、理想信念与价值观等。

  8、其他

  三、培训形式

  1、教育论坛。

  2、专题讲座。

  3、自学、短期培训、离职培训。

  4、实践反思。(合格课实践反思、示范课实践反思、研究课实践反思、专题课实践反思等)

  5、帮带网络培训:学科带头人带骨干教师,骨干教师带成长型教师,老教师带新教师等。

  四、管理与考核

  1、学校建立教师培训发展绩效认定小组,负责对教师的培训发展情况(中期培训监管和培训发展结果认定)作评估考核。

  2、每个教师学年初要制订个人进修计划,每学期结束要认真写好学习体会或经验总结,并报学校行政和教导处备案。

  3、每个教师严格按照自己的培训发展计划选择最适合的形式参加学习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和业务素养,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完善调整自己的能力结构。(中师以下学历的青年教师必须参加学历进修,对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学习班,必须服从学校安排,认真参加学习,做好笔记,学校组织检查、交流。)

  4、每期末,学校将对集中培训的内容进行测试,教师人人必须参考。学校教师培训发展绩效认定小组将根据测试成绩对教师的培训发展结果作出认定,认定结果将作为该教师评优、晋级、评职等的重要依据。

  5、教师必须按规定的时间参加集体学习和各教研组组织的听课、评课、集体备课、业务讲座等活动,必须遵守纪律,聚精会神,做好学习记录,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席,因病、因事不能参加学习的要提前履行请假手续。学习时不看与学习无关的书报,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学习时间要关闭手机,不得会客。

  6、外出学习的教师必须精心做好笔记,认真整理材料,回到学校要作详细汇报并进行汇报开课。